第177部分(第2/4 頁)
金會、災區群眾捐款。可在這個時代,進行行政攤派卻是沒法子!在改革初年,連國庫裡都是空空如洗,如果不採用這樣的法子來籌集資金,那就什麼事都做不了。
“不過老施也不算太心黑,每部電話只收1000塊裝置費、1500的預付話費,比固定電話便宜多了。”鄭部長帶著幾分羨慕笑著說道。
郭逸銘算了一下,按照蜂窩電話覆蓋範圍1。5公里。這個區域範圍,兩三百家單位應該是有的,每家單位統按兩部電話來算,就是五百個使用者左右。每個使用者收取兩千五的裝置費、預付話費,這就是120萬。
這麼點使用者,基站能保證一百部電話同時通話就足以滿足需要。這樣基站交換裝置開支也大為降低,成本也就是3萬塊。再加上基站裝置、鐵塔、線材,差不多30萬就能拿下來。
電話局還能截留下90萬用於交換機房的建設!
“資金問題解決了的話,那麼估計行動電話網路的建設也會很快展開了。”
“是啊,我們就是知道行動網路即將開始建設了,所以才巴巴地來找你,等著從你郭大老闆那裡接一點活啊!”陳部長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之前工業部下機械部、電子部、兵器工業部三部聯合,組織兩千家企業搞了一個小規模試點,派出人員分駐歐美,決定從國際上承接一點代工業務,以解決國家不再製定生產計劃、縮減財政撥款之後的企業生存問題。
到今天,這個小規模試點實行了也有十個月了,效果不能說沒有,大大小小也承接了不少業務,讓一百多家企業重又開工,解決了上萬職工的吃飯問題。
可一百多家企業,相對於兩千家試點單位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仍有上千家企業依然揭不開鍋,過的悽慘不堪。職工計程車氣極受影響,要再不解決職工生活問題,這些企業就垮掉了!
所以他們一聽說郵電部解決了資金問題,立即就馬不停蹄和郭逸銘聯絡,希望能從他手裡接點活,多多少少,能夠救活十幾家企業。
陳部長說完,他和鄭部長、薛部長就都盯住了郭逸銘,眼中那種熱切渴望,令郭逸銘心中頗有幾分酸澀。
這年頭,大家過得都不容易啊!
郭逸銘對於改革開放的印象全都來自於教科書上的描述,上面說起改革開放,盡是好話。什麼改革春風一到,當年就糧食大豐收;企業自主權一放開,生產效率就節節攀升,全國人民歡欣鼓舞……
可實際生活在這個時代,他才發現,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都是走得如此艱難,步履蹣跚。更令他深為感動的,是儘管如此艱難,但所有人——從最高層到最底層,每一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咬緊牙關向前走!
沒有停歇!
面對那些足以讓其他國家、民族痛苦絕望的諸多困難,中國人沒有哭泣、沒有停步不前!哪怕每向前一步都走得如此吃力,步步血淚,卻也依然堅忍不拔地向前走,一步、一步,從泥沼中艱難地掙扎出來,並最終邁向輝煌的明天!
這是一個偉大民族,才擁有的卓越品質!
郭逸銘為自己是這個民族中的一員,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
……
………【第一百四十九章 代工的條件】………
“想從研究所承包一些業務,沒問題!”
郭逸銘毫不遲疑地確認道。他從來都是自己只做核心產業,大量的周邊業務自然是要分包出去。業務給誰不是給?幾位部長都親自找上門來了,他怎麼也不可能說我要另外再去找別的生產廠家。
“太好了!”
陳部長等人都是長出了一口氣,相顧看看,臉上都流lù出了一絲笑意。
果然是找上門來面子大啊,他們才這麼一說,順便叫點窮,手機、行動電話網路裝置的業務就拿下來了!
行動電話可是個好東西,不管是軍方、還是電信,以及他們,在聽說這個東西以後,稍微瞭解了一下就立即明白這是個非常非常好的專案。
著名科幻作家葉永烈曾在1961年創作出一部兒童科幻靈通漫遊未來》,這個本書借主人公小靈通在未來的漫遊經歷,描寫了當科技發展以後,各種未來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種種便利之處。
書中大膽預測了諸多未來科技產品:飄行車、環幕立體影院、嵌在眼睛裡的眼鏡、玻璃溫室農場、人造月亮為城市照明、家用機器人、器官移植……
這本科幻作品在1978年出版之後,立即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150冊帶彩sè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