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3/4 頁)
算機界從業人員、專家教授、社會名流等。他們雖然身處的地位不同,但都無一例外,是在個人計算機標準大戰中,站到了DW聯盟一邊,從而在盛宴中大獲其益的既得利益者。
為了維護自身已得利益,他們會主動不主動地站出來維護這套利益體系,堅決和任何詆譭、破壞這套個人計算機標準的對手而戰——哪怕對方是IBM!
在這些遊走歡笑,笑語盈盈的人群中,還有諸如全美計算機通訊會刊專欄編輯戴維這樣的專業刊物媒體編輯,也有華爾街日報之類純粹的經濟類記者。或是基督教箴言報的記者。他們是幸運的,可以在大廳內來回走動,隨意選擇他們的採訪物件,各自端著酒杯。優雅地閒聊幾句,就為下一期報刊雜誌的撰寫蒐集到了足夠的素材。
在這個會場之外,仍有數以百計不甚出名的小媒體記者,只能扛著長槍短炮,彼此之間為了搶奪一個更好的位置而互相推搡。
而聚集在外面,無緣進入會場的普通計算機愛好者更是多達成百上千。有些人純粹是出於對計算機的熱愛。想在距離最近的地方,最先知道DEC將釋出怎樣一款劃時代的“伺服器”產品——而伺服器這個詞,正是由DEC執行總裁奧爾森先生親口所創。就如同他們率先將mini和puter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了小型計算機這個詞一樣,他們很希望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所謂的伺服器,是怎樣一回事。
當然。以美國人喜歡錶現自我的習性,在人群中除了這些真心喜歡計算機的愛好者以外,也少不了那些跑來出風頭的蠢貨們。他們有些是在那些名人們出現時跑去sāo擾對方,以藉機上鏡的傢伙,有些則是暴lù狂,甚至包括一些醉酒的瘋子。
數十名**在會場外努力維持著秩序,先後已經驅逐了兩名試圖趁奧爾森、霍克等人進場時,跑去和對方要求合影的追星族。並逮捕了一名自稱是IBM前僱員,向奧爾森投擲水瓶的鬧事者。
這些**們一面辛苦地工作,一面也是怨聲載道。
他們都對奧爾森別出心裁。不在bō士頓,也不在舊金山,偏偏要跑到紐約來開什麼新品釋出會而感到怨恨。
誰不知道這裡是IBM的主場,跑到人家門口來噁心人,這不是給他們找麻煩嗎?
而且奧爾森來就來吧,低調一點不行麼?他卻還要故意出言挑撥IBM敏感的神經。那些媒體更是可惡,他們不斷在DEC和IBM之間煽風點火,將兩者的話略加修改。專挑最刺jī的部分,轉給另一方聽,然後樂不可支地收集著憤怒者的咆哮,再次釋出到媒體上,藉此推動他們的刊物能夠熱賣。
好容易那些大人物們都進去了。這些**才能稍微鬆一口氣。他們死守著大門,對附近一群手舉“奧爾森是個吹牛大王”牌子的示威者視而不見。
會場內。CBS的十幾臺機位正嚴正以待,現場轉播導演正在一遍又一遍檢查各個機位的準備情況,叮囑他們在釋出會開始之前,多拍一些今天到場的名人,作為後期剪輯的素材。以高價從DEC手中拿到轉播權的CBS,他們的標誌在會場內隨處可見,僅次於DEC。
全美計算機通訊的編輯戴維,剛剛離開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老教授,此刻端著酒杯,在人群中凝望著釋出會主席臺,心中略顯惆悵。
想當初DEC第一款C/R81釋出會,他還能夠在郭逸銘的陪同下躋身於主席臺上,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之一。但兩年過去,DW聯盟已不是過去那個戰戰兢兢、對能否戰勝而憂心忡忡的臨時組合,而成為趾高氣揚站在全世界個人計算機廠商之上,對個人計算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強大聯盟。
他們仍然需要媒體們為他們搖旗吶喊,但卻不再將他們、將他,當作可以平等交談的物件,再也沒有了曾經的優待。雖然在來賓人群中,他能夠接觸到更多人、蒐集到更為翔實的素材,寫出一篇可能更加精彩的報道,可望著此刻尚是空dàngdàng的釋出臺,他心中卻有幾分失落。
人影閃動,一個身著西部計算機公司制服的年輕人擠到他身邊,看了他一眼,問道:“請問您是全美計算機通訊的專欄編輯戴維先生嗎?”
“是的,請問您是?”戴維自持身份,很客氣地向他點點頭,問道。
“太好了,總算找到您了!”年輕人長出一口氣,快速說道,“我是西部計算機公司的職員。剛才郭先生向我們尋問您是否來了,我們查了來賓與會名錄,確認您已經到了。他便讓我們趕快請您過去,希望釋出會的時候。也請您能一同登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