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鄭颺做為青陸的英王,他考慮的問題有很多,但其中不包括農民和商人的等級高低,購買糧草花費多少銀子,人民生活是否疾苦,他也記得初見蘇秦時他嘴中大逆不道的民本思想,現在想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鄭颺或許知道施行這一政策會帶來好處,但他本身就是貴族,自然不知農民階級的艱苦,農民是最單純善良的,他們沒有商人的狡詐,不求功利,只為三餐溫飽,他們知恩圖報,會傾盡所有回報養活他們的國家。直到多年以後,鄭颺才真正認識到蘇秦這一決策的重要性,不亞於他的豐功偉績的《土地改革決策》。
《青陸記。琴皇后本記》:後初提”土地改革政策”,王不以為然,然數年後憶之,感己為愚人,俞感後心思敏捷,深謀遠慮,俞寵愛之。
第十章 初露鋒芒(3)
雖然鄭颺對這一政策不以為然,但是他手下的重要謀士棲梧,洵,章丘等都聽出了門道,他們都出身於士人階層,對下層人民生活疾苦有所瞭解,也很清楚當今天下的局勢。尤其是棲梧和洵,二人作為鄭颺的軍師,採辦糧草也是很尋常的任務,每次出戰前,糧草採辦都是一大難題,國庫空虛,商人開出的糧草價格又太高,很難做到兩全其美,但如果實施了這個土地改革政策,一切難題就迎刃而解。所以他們舉雙手贊成這一改革。鄭颺沒有想到蘇秦的改革會得到他眾多屬下的支援,但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鄭颺也接受了這第二份禮物,決定先在自己的封地洛城推行這一改革。接著是第三個木盒,裡面還是用紙寫的,是建聚賢閣,總攬天下人才。眾人腦中雖有雛形,但思想還是很模糊,不用他人知會,蘇秦自發的講解起來:“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滄州大陸多年分裂,遲早會有合併的一天”眾人凝神細聽,蘇秦所講的是事實,如今亂世,各國割劇混戰,也許是十年,也許是幾十年,或許還要更久,這片土地,遲早會有統一的一天。看眾人聽的如此投入,蘇秦也不賣關子,繼續說道“如今各國最缺少的就是人才,在貴族階級的統治下,權利掌握在貴族手中,使得很多有才華的人才都因為出身不是貴族,就被隔絕在政治之外,英雄無用武之地。各國統治均是如此,使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故此懇請主公建聚賢閣,總攬天下人才,不論出身,不究背景,只要有一技之長,均可入閣內,施展才華。”
眾人聽的恍然大悟,建聚賢閣,總攬人才,這樣主公手下就能有各界精英,何況先前的滄州大陸的歷史上,並未有任何一人有此做法,英王聚賢閣的招牌一掛出,各界人才都認為英王求賢若渴,必會趨之若鶩投奔而來。
鄭颺也很震驚,他手下有眾多謀士,但從未有一個人給他提出如此建議,這些建議全面,大膽,深謀遠慮,就連見慣眾多大人物的鄭颺都懷疑,眼前的少年真的只有十多歲嗎?
蘇秦提出這三策,本是想作為英王門客的入門磚,不想竟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她更不會知道,她這區區的三策會被記錄到《青陸王朝大事記》中,供後世中人預覽。而這三策帶來的後續反應,在青陸王朝的文化事業,軍事發展,理論創新等各個方面均有體現,當然,這是後話了。
英王府今早的議會就在蘇秦的精彩論述和眾人的驚訝之聲中度過。議會結束之後,眾人都告退。閣中只留下了鄭颺,棲梧和洵三人。棲梧和洵二人首先給鄭颺道了一聲喜”恭喜主公”“哦,”鄭颺心知肚明,但還是疑惑道”本王何喜之有?”想他這二位謀士,平時喜怒不形於色,很少看到他們二人有如此興奮的時候。二人對視一眼,”主人何苦考教我二人,屬下當然是恭喜主公得到蘇秦此人的輔佐。此人思想前衛,深謀遠慮,將來必是國家棟梁之材”。說完,棲梧就露出了由衷的笑容。“還有,主公,五日之後,迎接黔國二皇子的朝會,某推薦蘇秦參加,鄭颺也想要看看這位奇才還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驚喜,就吩咐隨從通知蘇秦,為為五日後的朝會做準備。
蘇秦之名自議事閣中的三件禮物開始,流傳開來,算是初露鋒芒。
第十一章 黔國往事
蘇秦沒有想到鄭颺會讓她參加迎接黔國皇子和使者的朝會。畢竟,她算是初出茅廬。不過,既然有機會一展才華,趁著還有幾天時間,她還是要做一些準備。
黔國乃是滄州大陸第一大國,歷史悠久,文化顯著。比較慶幸的是黔國和青陸關係一直不錯。蘇秦瞭解到青陸文王,也就是先帝的長公主,今上的嫡姐,鄭颺的母親,傾婷長公主在成王,也就是今上即位五年之時,代表青陸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