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管。
盛太夫人在前廳接見,族長夫人坐在椅子上,心裡緊張,白色的帕子被她攪成一團。看盛太夫人進來,她的臉上立馬露出得體的笑容:“來找太夫人之前,我在家中也是想了很久才下定決心來這裡打擾您的。”
人家開場說的這麼客氣,盛太夫人也不好擺著臉色,她不動聲色道:“你我兩家都是親家關係,應該常來走走。”
族長夫人知道這只是盛太夫人的客套話並沒有當真,定國公府的這門親事說到底也是他們段家高攀,像段家現在這個樣子,族中女孩根本沒有資格嫁到定國公府,段熙語能夠嫁給盛照,靠的全都是段姨媽那邊的親戚關係。包括盛照當時正處於被動狀態,需要出現一個未婚妻拒絕皇室打算。
段熙語要定給盛照的訊息段氏宗族的人都不知道,等這則訊息傳出去了他們才知道段熙語的婚事已經定下。要是平常段熙語與盛昭之間傳出這個訊息,段氏宗族的人絕對沒有意見,這對他們來說是件好事。
可這樁婚事是在皇家有心讓盛昭尚娶大長公主的時候傳出來,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段姨媽母女眼皮子薄,只看得到自己的利益,完全無視段氏宗族的利益。
就算盛昭權勢滔天又怎麼樣,這個天下是皇上的,他們都是皇帝的臣民,心裡最應該效忠的應該是皇上。段家一直自認為是清流,因為段熙語一事段氏一族丟盡了臉面,段氏族長恨段姨媽母女恨得要死,奈何她們住在定國公府,受定國公府的保護。從段熙語的婚事被傳出來的那一刻起,段氏一族就註定要綁在定國公府這艘船上想下來都不可能。
因此段氏宗族一邊心裡恨著段姨媽母女,一邊又不得不依靠定國公府給全族一個棲身之所,段氏一族可是被段姨媽母女給害慘了。
族長夫人對段姨媽母女很看不上,段姨媽丈夫還沒死的時候,族長夫人與段姨媽是妯娌關係,段姨媽這個人看上去精明實際上一股子小家子氣,嫉妒心重,表面上裝的大方,實際上心眼極小,別人得罪了她她能一直記得,然後找個機會報復回去。自己生不出兒子,還不允許別的女人生下孩子。
要不是段姨媽,段姨夫那一支又怎麼會好端端的斷了血脈,活該段太夫人生氣,將她們母女逐出段家家門,又過繼一個嗣子到那支名下才免得這支香火斷送。
段太夫人對段姨媽的心性摸得恨透,段姨夫沒了,膝下只有這一個女兒,將來段熙語出嫁這一支所有家財肯定跟著段熙語一同出嫁。過繼嗣子段熙語只能得到一份嫁妝,其他的全都是這個與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嗣子。按照段姨媽的性情,她肯定不會善待這個嗣子,說不定會為了段熙語要了這個嗣子的性命。
橫豎段太夫人也不喜歡段姨媽,等頭七一過,直接用沒有子嗣之名將段姨媽母女逐出盛家。要問段熙語為什麼會和段姨媽一同被逐出去,這也要怪段熙語自己立身不正。
段家老宅人多,家中姊妹也多,當時段熙語年幼,為了一點小事陷害段太夫人的親孫女被人查出來。這關係到姑娘家的名聲,段太夫人雖然生氣,還是忍了下來,懲罰了她一下,將這件事壓了下來,幾乎沒有幾人知曉。
因為這事,段熙語學聰明瞭不少,不敢再隨便惹事。再後來她們母女被趕出段家,到了定國公府後,定國公府後宅裡面只有盛太夫人一個女眷沒什麼好爭得,故而在盛家這麼多年段熙語表現的一直都很乖巧,沒讓盛太夫人發現她的本質。
在族長夫人眼中,當初皇帝有意讓盛照尚娶大長公主的時候就該放聰明點自從退出來,再借著盛太夫人的歉疚為自己謀求一個好婚事,而不是被富貴迷花了眼睛,居然要和大長公主平起平坐,當個平妻。這在族長夫人眼裡簡直就是個笑話,皇家的便宜豈是這麼好佔得,她腦海裡冒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段熙語吃虧的日子還在後面,大長公主絕對不會是個好相與的,光憑著身份就能壓得她抬不起頭來。段熙語也不會因為清河是大長公主就什麼都不敢做,婚後她肯定會和大長公主爭寵,按照她的心思,指不定做出什麼混事。
她還是個幾歲的小姑娘的時候就敢陷害段太夫人的孫女,族長夫人的侄女,她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的。
族長夫人猶豫一會兒道:“熙語能嫁給國公爺也是她的福氣,她們母女二人能住在國公府多年也是她們的福氣,只是……”她話說到一半頓住,盛太夫人看著她,意味不明,她現在就等著族長夫人說出下面的話。族長夫人還是道,“她們母女畢竟是我們段家的人,就算語姐兒能嫁給國公爺,語姐兒她娘還是我們段家的媳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