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這一點,里爾克並不在乎,因為他知道,他現在失去的雖然是自己可以當家作主的公司,可是得到的,卻是一個無可限量的未來。
里爾克向來對自己頗為自信,他覺得,只要自己所在的這個國家,如果不存在那麼多的民族歧視政策,如果不是在方方面面都對猶太這個民族戒備森嚴,那麼他一定能夠在商業上取得絕大的成功。現在,郭守雲出現在了他的面前,這個年輕的中國人幾乎能夠帶來里爾克所需要每一樣的東西,安全委員會的默許、地方政府的支援、軍隊的縱容、海關邊卡的暢通無阻、交通運輸的優先便利,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里爾克以往做夢都不敢想象的。尤為難得的是,這個中國人很誠懇也很慷慨,為了表示合作的誠意,他不但承諾將來會把公司對中東、東歐的全部貿易大權交給他里爾克,甚至還承諾將會設法疏通,令他里爾克能夠將個人的資產向海外轉移。
近三個小時開誠佈公的交談,里爾克只覺得自己前所未有的興奮,“感謝上帝送來了這個中國人,”這就是他現在唯一想要說的一句話,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同樣的,在這三個小時的交談裡,郭守雲也認識到了同這個猶太人合作所潛在的巨大商機。很明顯,里爾克這個其貌不揚的小老頭是很有能量的,他在中東的以色列、東歐的波蘭、捷克、羅馬尼亞,都有一定的關係網,他以一個猶太人的身份,可以很容易透過猶太人互助社團獲得商業上的幫助,從而輕而易舉敲開一個國家的貿易市場。
郭氏貿易公司自從組建以來,一直所從事的基本就是中蘇貿易,雖然這其中所蘊藏的利潤非常豐厚,但是卻絕不可能令郭守雲感到滿足。在他看來,自己的公司要想做大,要想有一個更加長足的展空間,那麼就必須把眼光放的更加長遠一些、更加寬廣一些,因此從這方面看,打通更多的對外貿易渠道,就成為勢在必行的一步。
但是話說回來,要想打通更多的貿易渠道絕非易事,且不說別的,就單單是西方國家目前對蘇聯的封鎖,以及自東歐鉅變之後蘇聯同各東歐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就基本上阻隔了公司所有的商路。郭守雲要想打通通往國際的更多商業路線,那就勢必等待一個契機的出現,而今,隨著里爾克的出現,這個契機已經明明白白的擺在了他的面前。
當然,同能夠開闢的那些商業路線相比,郭守雲更看重的是里爾克的頭腦,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這個猶太老頭實在不簡單,他的眼光毒辣的很”。
在近三個小時的交談中,里爾克坦誠的向郭守雲提出了三點建議,而這三點建議也讓郭守雲徹底領教了這個猶太老頭精明之處。
按照里爾克的建議,目前郭氏貿易公司的展已經進入了良性迴圈的階段,除了在開闢新的貿易路線方面公司還要花費一些力氣之外,其它的地方基本上就可以騰出手來了。那麼騰出手來幹什麼呢?按照里爾克的看法,騰出大部分精力的郭守雲,應將目光瞄向金融和蘇聯政府了。
在里爾克看來,隨著喬治亞等加盟共和國的分裂,蘇聯國內隱藏了幾十年的複雜矛盾,將會在不長的時間內驟然迸出來,而這一噴效應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將足以摧垮原本就出在搖搖欲墜中的整個蘇聯上層構架。
一個國家權力構架的崩塌不是鬧著玩的,那將會帶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經濟的低迷、貨幣的貶值、權力層的重新洗牌等等,這些狀況都將會一一出現。
而處在這樣一個大時代變遷的環境下,里爾克認為,郭守雲作為依靠官權起家的商人,就必須做到面面俱到,即一方面要抓住現有的官僚階層不放,因為這些人很有可能會在權力重新洗牌的那一瞬間,搖身一變成為蘇聯國內嶄新的權貴。而在另一方面呢,對於新興的、但是目前還處在相對弱勢地位的“激進派”人物,郭守雲也應該提起高度的重視。這些人現在雖然屬於少數派,在權力爭奪的圈子裡佔據著弱勢的地位,但是他們並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激進派”現在面臨著蘇聯國內來自各方面的打壓,他們本身困難重重,如果郭守雲能夠在這個時候同他們建立聯絡,那麼今天一分錢的付出也許就能換來明天百倍甚至千倍利潤的回報。
而在第二點建議中,里爾克主張,公司目前應該同那些率先就進入蘇聯的國外銀行建立密切的聯絡,利用他們儘快脫手公司所掌握的盧布貨幣,囤積美元貨幣。因為在里爾克看來,目前蘇聯國內動盪將至,盧布的大規模貶值或許已經迫在眉睫了,所以公司如果繼續保有盧布貨幣,那將會承擔巨大的風險。
同樣是針對即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