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只會想著我要怎樣才能照亮全世界——就像蠟燭,就像星星,就像太陽!
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是這樣用自身的“失”換來整個世界的“得”。他僅憑一雙手、一雙腳,一把鋤頭、一頂帽子,一個大腦,一個實驗室就多養活了全世界4~5億的人口。得到了國家“最高科技獎”後,依然兢兢業業,潛心研究,又得碩果。然而我們卻萬萬想不到他為了科研連父親的最後一面也沒見上,留下了一生的遺憾。為了世界他們失去了多少,承受了多少,但他們並不為之後悔,因為得到的東西同樣有價值。他們不為得而欣欣自喜,不為失而斤斤計較,坦然正確的面對了得失,所以成就了偉大事業,所以大家記住了他們——科學魂!
然而處理好面對得失的心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面對失而幾乎崩潰的人隨處可見。多少學生為了幾次成績的下跌而撕心裂肺、痛苦難熬。其實回過頭來一想不就是上課走神基礎不牢或是複習不到位等問題嗎?我也曾深陷此種困境,深刻體會到了這種自卑的後果。所以聰明的人大可自信的認為這真是“小菜一碟”!當然,也有許多驕傲的人因為認識不到“得”的暫時性,所以勝利衝昏了他們的頭腦,就再也沒有理智去思考進步了。人生從此步入低谷。其實我們要知道到達光輝的頂點也意味著開始人生的下滑。所以我們要居安思危,亦要居危思安。這樣得失才能更好的融合。
切不可孤立的看待得與失。失可能是得的預兆,最*興許就最低潮的開始。試想:如果史鐵生將不幸殘疾當作人生終點,那何來近代文壇上空一顆巨星的升起;如果周杰倫因被嘲笑蔑視而放棄音樂之路,那何來現代華語歌壇的“周董熱”;如果劉翔將贏得奧運金牌作為人生的最高峰,那何來12秒88的新紀錄震驚全球。奇蹟是靠信念而創造的!得與失的把握全靠我們自身的思考。我們要矢志不移的相信:得失相融,人生才會精彩;得失相融,生命才會燦爛;得失相融,才能迎來滿身陽光!
………【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的符號】………
北京是一座記憶著歷史變遷的都市,千年的時光賦予了她一種獨特的氣質。城市的符號作為活生生的嚮導,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古老富麗而又前衛時尚的北京。
雖然歷史王朝早已遠去,但古風古貌卻長存下來。在古色古香的衚衕中,剃頭挑子、人力單車、老舍的《茶館》與《駱駝祥子》成為北京的一種符號。在輝煌而平和的紫禁城中,氣勢宏偉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柔美靈秀的御花園也已成為北京的一種符號。在馳名中外、眾人皆知的北京四合院中,上馬石、大碗茶、冰糖葫蘆似乎也已成為北京的一種符號。
作為世界名城的首都北京,她不僅延續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古老自然的風尚,又隨著時代的變遷,吸收了現代文明的精髓。
如今,在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北京城中又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建築和時尚的名稱。因車流量過大而被稱為“巨大的停車場”的西二環線和因商品普遍價格過高而被稱為“殺人街”的王府井商業步行街以及具有整合教育資源和具備高技術人才的大學城,還有那新經濟和新科技相得益彰的中關村,更有令所有中國人都引以自豪的奧運村……這一切的一切都成為北京的符號。
當申奧成功後,北京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符號,那就是“中國印…舞動中國”(北京*會徽)它將中國特色、北京特點和奧林匹克運動元素巧妙結合起來,經過藝術手法誇張變形,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它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代表著民族與國家,代表著喜慶與祥和,寓意著北京將實現“舉辦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的莊嚴承諾。那似“京”字,又似舞動的“人”張開雙臂的作品主體,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中國,傳遞出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更弘揚了堅持“以人為本”、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奧運理念,“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隨著時代的發展,將會湧現出更多形式各異的北京符號,但“和平、*、進步”是北京符號永恆不變的主題。
………【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想就這樣,緊緊地,緊緊地握著你的手,永遠不鬆開。我們一起跋山涉水,一起面對困難,一起爭取未來……我摔倒了你會把我扶起,你傷心了我會安慰你——就像朋友一樣。”
——題記
阿寂的手突然被阿寞握住,有些彆扭的感覺,有點尷尬。阿寂想掙脫,但握住她的這隻手,再沒有鬆開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