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2/4 頁)
我們沒有在一起共事;周順清的事情;你應該是知道的;當時;周延儒大人是內閣首輔;周順清在江寧縣作惡多年;大家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無非是想到了自身的前途;至於說老百姓的利益;暫時放到了一邊;可我是怎麼處理的;我不會管那些事情的;我到江寧縣上任之時;就說過一句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甘薯;要是做事情考慮太多;還不如不做。”
“蘇兄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只是恩師門下的學子很多;我是想著提醒你啊。”
“謝謝你了;你的意思我清楚;我從來不相信權威;更不喜歡空談;江寧縣的官吏;都必須要做事情;不能夠做事情的;你就是有著點石成金的口才;也不要想著在這裡出頭。”
吳偉業嘆了一口氣;他何嘗不知;蘇天成面對錢謙益、黃道周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復社主張的觀點;與東林黨完全一致;這方面;恰恰是蘇天成所反對的;一段時間的磨礪之後;他也發現了;清談確實誤事;遇見了任何的實際問題;首先要站在道義的高度去爭論一番;甚至不管實際情況如何;這是很無知的;就說這剿滅流寇的事情;恩師張溥的觀點;就說懲罰首惡;餘者不追究;甚至首惡願意投降;也可以考慮感化。
朝廷在這方面吃的虧;已經太多了。
吳偉業不好表態;他不能夠背叛張溥;否則這個罪名;他是無法承擔的;但在江寧縣這件具體的事情上面;他有著自己的看法。
“蘇兄;你的觀念;我基本上是明白的;按照你這樣的做法;朝廷是能夠得到極大好處的;只是你這樣做了;難道沒有考慮到個人的前途和得知嗎。”
“說不考慮是假的;若是我沒有在朝廷為官了;就是有著天大的抱負;也不過是一場春夢罷了;可事到臨頭;我不能夠退卻;涉及到根本和原則性的事情;我不會改變一絲一毫的觀點;能夠堅持這樣的原則和底線;依靠的是什麼;就是能夠踏踏實實的做出來成績;這就是最好的反擊;讓那姓談的清流看看;究竟是做事情重要;還是誇誇其談重要。”
吳偉業離開之後;蘇天成陷入了沉思。
今天的交談;是很關鍵的;至少他清楚了;朝廷裡面;已經因為江寧縣這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引發了很大的爭論;而且牽動了東林黨和復社。
張溥的勢力;是不容小覷的;天啟年間;張溥在蘇州創立了應社;專門對付魏忠賢;天下計程車子紛紛響應;進入應社的人;不計其數;崇禎二年;張溥在吳江知縣熊開元的支援下;在吳江成立了復社;將明朝各地的學社合併到了一起;崇禎四年;張溥考中了舉人;在南京主持召開了復社的第二次大會;之後到廄參加會試和殿試;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內閣首輔周延儒第一次見到張溥的時候;就非常重視和賞識;而張溥因為得到了周延儒的重視;任意臨事;輒相可否;以至於對編修吳偉業都是以門生對待。
崇禎五年冬;張溥因為回家安葬父親;遵照禮制;辭去了翰林院庶吉士。
蘇天成參加會試和殿試的時候;沒有直接接觸張溥;他對東林黨和復社;有著很不好的看法;不可能直接去接觸張溥;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張溥也沒有來拜訪他。
之後;蘇天成直接外放;到了江寧縣;兩人之間;更是沒有直接的接觸了。
蘇天成對復社的看法;更加的不好;如果說東林黨的黨爭;還有些遮掩的意思;復社就是**裸的;復社創立之初;本意是好的;也是想著糾正朝廷中間的弊端;可隨著發展壯大;加入復社的人多了;難免進來一些宵小之徒;加之管理者自命清高;一味的維護復社的利益;不容他人說一句不中聽的話語;致使復社由一個讀書做學問的地方;漸漸的轉換成為爭奪權勢利益的地方。
張溥因為復社的壯大;把持科舉考試;透過其自身和復社的影響力;干預朝政;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這一次;他預感到;自己和張溥之間;可能有著不一般的碰撞了;張溥不過而立之年;比錢謙益和黃道周的年紀熊多;加之本身得到了諸多士紳富戶的吹捧;更加的不可一世;什麼事情都想著插手。
從吳偉業的態度來看;張溥肯定是施加了不一般的壓力;只是吳偉業很是為難。
蘇天成的臉上;浮現出來了冷笑;他不會在乎什麼權威;任何的事情;都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張溥若是能夠辦實事的人;也還罷了;依靠著創立復社;擴大自身的影響;暗中操控朝政;面對這樣的局勢;蘇天成絕不會退縮;肯定是對著幹。(未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