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 頁)
“蘇大人,江寧縣的情況,我就不多說了,江南乃是富庶之地,具體情況,你很快就可以瞭解的,你既然外放到這裡了,必定是有著一些施政之道的,我想聽聽。”
蘇天成有些惱火了,看來這上眼藥水的,不止一人啊。
“下官年輕,尚無施政經驗,想到的還是多學習,大人問到了這裡,也是對下官的關心,下官以為,施政重點還是民生,只有百姓富足了,安居樂業,其餘事情,才好處理的,下官更加期盼,得到大人的指點。”
王道直看了看蘇天成,沒有說話,這樣的回答,過於的籠統了。
蘇天成也明白,這樣的回答,有些敷衍的意思,但他不會說的更多。
“下官以為,署理政務,重點還是少說多做,做出來實實在在的成績,下官尚未了解情況,貿然說出來一些施展辦法,恐有不妥的地方,下官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合適,還請大人教誨。”
王道直看著蘇天成,只有苦笑了,這個蘇天成,年紀輕輕的,反而給自己上課了,沒有說出來任何的施展剛要,反而暗諷了那些誇誇其談的做法。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密旨
() 出了二堂,鄭克友依舊在外面等候。
“蘇大人,前任的江寧縣知縣,已經調到京城去了,大印以及文書,都封存在縣衙,下官這就領著大人,前去辦理交接手續的。”
蘇天成點點頭,沒有說話。
這樣的上任儀式,他沒有預料到,穿越一年多了,特別是殿試之後,他好歹也瞭解一些情況了,新官上任的時候,府尹大人照例勉勵一番之後,安排一頓飯,以示歡迎,也表示對朝廷的尊重,接著才是到官衙去上任的。
可今天這樣的上任儀式,算是清廉無比了,接受了一番的反腐教育,彙報了思想,直接到江寧縣縣衙去了。
表面看,府尹王道直很是廉潔,可真實情況,絕非這麼簡單,按說唐海泰和東林四公子,不管透過什麼途徑貶損自己,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裡面,一定還有其他的原因。
想著給自己下馬威啊,沒有這個道理,自己威脅不到王道直,王道直作為三品官員,也沒有必要與自己這個剛剛上任的六品知縣較勁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蘇天成暫時想不到。
蘇天成離開之後,王道直神sè有些嚴肅了。
按照慣例,他至少要安排府衙,準備酒宴的,可他沒有這麼做。
皇上的密旨,早就到了,這封密旨,是直接給他的。
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密旨,他沒有安排酒宴。
在官場上這麼多年了,他是第一次收到這樣的密旨,本來密旨也沒有什麼稀奇的,只要沒有在邸報上面反映出來的事情,都是所謂的密旨。可牽涉到用人方面的密旨,就不簡單了,要知道,皇上關心的地方官員,基本都是四品以上的知府。
密旨的內容不是很複雜,可有一句話,他有些不明白,那就是放權。
江寧縣和上元縣,是南京城內的兩個京畿縣,也是順天府轄下最為重要的兩個縣了,這兩個地方的一舉一動,應天府都是很關心的,包括兵部尚書唐世濟、鎮守太監王振,也時刻注意這裡的情況,南京京營的東京大營和西京大營,都是在江寧縣轄區的。
歷來的江寧縣知縣,也是受到了重用的,蘇天成的前任,就調到京城去了,進入了戶部,做郎中去了,正五品的品秩。
這兩個地方,也是應天府高度關注的地方。
應天府管轄的,雖然有八個縣,但最大的關注點,還是在上元縣和江寧縣。
這兩個地方,各有特sè,上元縣是不用說的,皇城、六部、都察院以及應天府,都在上元縣的轄區之內,江寧縣地方廣大,商賈很多,田地同樣很多。
兩個地方,因為地勢特殊了,歷來都是收到關注的,毫不客氣的說,在大明1138個縣中間,上元縣和江寧縣,是排在前面的。
皇上在密旨中間,提出來放權的意思,難道是說要多多支援江寧縣的工作。
因為地方特殊了,上元縣和江寧縣,受到的掣肘,也是比較多的,關注這裡的,有應天府,還有應天巡撫,包括六部和鎮守太監,有著很多的上級,任何的一級,說出來的話語,知縣都是要注意的,有些時候,上級的意見相互矛盾了,知縣夾在中間,無所適從,往往耽誤了好多的事情。
最大的麻煩,還是在諸多的官宦子弟。
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員,變動的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