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第3/4 頁)
這麼多的大事,也是有理由的。
回到陝西的路上,蘇天成就想了很多,包括下一步該如何做,驟然調整這麼多的官員,引發震動是肯定的,亂世需用重典,以前那些溫柔的手段,難以達到好的效果,譬如說陝西各級的官吏,巡撫衙門不可能面面俱到,首先就是要抓住所有的知府,只要知府能夠真正的發揮作用,情況就能夠很快好轉,而且這樣做,也是收效最快的。
如此的做法,蘇天成承受的壓力是不一般的,皇上準了他的奏摺,官員的安排幾乎都是按照他提出來的要求,如此的情況下,陝西很難得到朝廷的支援,翁同章其實打過招呼了,若是在一段時間之內,陝西不能夠出現好的局面,朝廷裡面會爆發出來的攻擊,是可以想象的。
壓力越大,動力越大,所以說,蘇天成早就思考過了,必須要想到一些特殊的辦法,按照常規來做事情,不可能達到效果,至於說落實這些辦法或者是想法,就在聖旨宣佈之後的這一刻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du8du8。)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du8du8。閱讀。)
正文 第五百零六章 明確要求(2)
聖旨宣讀完畢,所有人都站起來了。
蒲開強等人,最為注意的還是朱審烜和朱由菘,這兩位可是正經的藩王和藩王世子,人家的身份不同了,按照大明朝的規矩,朝廷的官員見到藩王和藩王世子之後,還是要主動行禮的,雖說這些藩王沒有什麼政治上的權力,但人家畢竟是皇家的人,身份尊貴。
其餘人也是注意著朱審烜和朱由菘,看上去想著和他們打招呼,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辦,禮節不是很好把握。
這樣的情況,蘇天成早就預料到了,朱審烜和朱由菘到陝西來了,兩人都是知府的身份,官職不是很大,但身份過於的尊貴,所以說,有些要求,蘇天成是必須要明確的。
“好了,聖旨宣讀完畢,諸位同僚也接到了聖旨,馬上就要上任了,這上任之前,我有一些話,或者說是一些要求,提前說出來。”
眾人很快安靜下來了。
“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到陝西來了,出任了知府,這是我們陝西的榮幸啊,這樣窮苦之地,二位恐怕要吃苦了,可不管怎麼說,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都是首批進入到朝廷的皇家人了,身份是尊貴的。”
“我首先就要說到這禮節的事情,按照朝廷的規定,就算是我見到了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也是要行禮的,可那是以前的情況,二位如今是朝廷命官,那就需要將朝廷裡面的規矩。與皇家的規矩結合起來了。”
“諸位今後都要在一起做事情,儘管在各自不同的地方。但平日裡可能有著諸多的接觸,若是禮節方面不到位,恐怕有些不妥,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是清楚裡面的厲害關係的,說得不客氣一些,朝廷裡面,有著不少的大人,都在盯著此類的情況。禮節方面稍微不注意,肯定引來大批次的彈劾奏摺,一次兩次我可以頂回去,但次數多了,我也不能夠完全置之不理。”
“沒有禮節不行,禮節太多了也不行,那我們該如何做呢。前面是沒有先例的,今日我們就定下規矩,便於今後的操作,處理政務的時候,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按照朝廷的規矩來,你們是知府。見到了蒲大人、左大人和譚大人,還是要主動行禮,平日裡的接觸,諸位按照以前的規矩來。”
大堂裡很是安靜,很多人沒有想到。蘇天成居然會說到這樣的小事情。
其實這不是小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離開京城之前。蘇天成和孫承宗等人,就專門說到了這件事情,皇上和朝廷都是注重禮節的,儒家的教育,禮義仁智信,禮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亂了禮節,或者在平時沒有多注意,被朝廷裡面的御史或者是給事中發現了,那就是他們做文章的大好機會了。
藩王和藩王世子進入朝廷做官,舉步維艱,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是反對的,可以想象,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會遇見諸多的問題,這就要求進入朝廷為官的皇家子弟,自身要注意,但上面的官員更是要多多提醒。
這一次進入朝廷為官的皇家子弟不多,一共也就是十二人,沒有人留在京城,官職最小的是知縣,但都是擔任主官,沒有佐官,除開朱審烜和朱由菘,其餘人全部都到南直隸去了,南直隸的條件相對好一些,而且南直隸的規矩,和京城的規矩差不多,能夠很好的注意禮節,不至於在這方面鬧出來什麼笑話。
蘇天成說到的平衡術,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