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2/4 頁)
了大明朝,給予大明朝重創,甚至到了大明軍士躲避大清**士的程度,只是由於大清國的實力還不足夠,不能夠全面入侵大明,推翻大明,再說大明朝的寧錦防線,也是一道牢不可破的關隘,皇太極可不敢傾盡全力去冒險,要是大清國的軍士悉數繞開了寧錦防線,深入關內,一旦遭遇到變故,遭遇寧錦防線和關內明軍的夾擊,那就是亡國的危險了。
不過,小規模的入關,還是允許的,特別是這一次的入關,阿濟格率領的是大清國十萬精銳的軍士,目的是慶賀大清國正式建國,表明決心,給予大明朝最為嚴厲的警告。
可這最關鍵的一次入關,阿濟格率領十萬軍士入關,居然遭受了如此慘重的損失。
這是一次慘重的打擊,皇太極感覺到了危險,江寧營的名字,已經引入了他的腦海。
情報系統全面啟動了,偵查江寧營的訊息。不長的時間,蘇天成的名字,不止一次的出現在情報裡面了,蘇天成的所作所為,令皇太極感覺到膽戰心驚,他知道,自己遇見了強大的對手了。
短短几年的時間。江寧營一躍而起,伴隨著的不僅僅是軍隊的強大,還有地方建設的成果,若是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大明朝慢慢的復甦,大清國就危險了。
應對的辦法有兩個方面。
一是挑撥離間。讓大明朝的皇帝懷疑蘇天成,剝奪蘇天成的權力,進而奪取蘇天成的性命,這是最為妥當的辦法。
可從目前的情勢來看,想要使用這樣的辦法,可能性太小了,大清不瞭解蘇天成。也不知道蘇天成平日裡做了一些什麼事情,無法派人潛入到蘇天成的周圍,況且蘇天成建立了這麼大的戰功,朝廷不會輕易的相信外來的汙衊。
二是奮發圖強,建設好大清國,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壯大自身的力量,大明朝如同一個過了巔峰時期的老虎。雖然說實力還很不錯的,但這頭老虎已經慢慢的老了,衰敗了,消耗也越來越多了,體力和實力都不濟了,反觀大清國,如同一頭正在成長的雄獅。雖然說還不能夠稱霸森林,但只要努力,那一天總是會到來的。
皇太極的考慮,是雙管齊下。
一方面加強自身的建設。一方面促使大明朝的皇帝懷疑蘇天成,疏遠蘇天成,甚至是殺了蘇天成。
已經成為了皇帝,皇太極對帝王心術還是有些瞭解的,蘇天成一定是能人,這樣的能人,容易遭遇到猜忌,只要有外力的推動,皇帝一定會疑心的,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誰知道某些能人強大起來了,會不會威脅到皇權,宋朝的皇帝趙匡胤就是很好的例子。
當然,做這樣的事情,不能夠著急,需要慢慢來。
皇太極的手下,有著一大幫的人才,不過文臣還是不多,而且都是以漢人為主的,這麼長時間過去了,皇太極早就明白了,完全依靠武力來統一天下,那是行不通的,最終是要遭遇失敗的,馬上可以奪取天下,但馬上不能夠治理天下。
不過皇太極的身邊,還是以滿人為主,數來數去,權勢顯赫的大臣,都是他的兄弟子侄等,包括最為重要的七個人: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穎郡王阿達禮,這些人幾乎都是武將,其中多爾袞還是有著一些謀略的,能征善戰,頗為突出,至於說阿濟格,頭腦還是簡單多了。
真正成為皇太極智囊的,還是漢人范文程。
范文程雖然只有生員的身份,但其才學,絲毫不亞於大明朝的進士,在皇太極的眼裡,大明朝的殿試狀元,都比不上范文程。
不過皇太極也有惱火的地方,范文程很是忠心,每每提出來卓絕的建議,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可是在大清國,滿人從骨子裡看不起漢人,就算是范文程立下了諸多的功勞,但是面對諸多的親王、郡王和貝勒貝子的時候,還是要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生怕不小心就得罪了哪位皇親國戚,遭遇悲慘的命運。
這方面,皇太極也沒有太多的辦法,畢竟支援他的,還是以滿人為主,他如今還只是滿人的皇帝,並非是漢人的皇帝。
范文程進殿的時候,內心有些忐忑。
阿濟格遭遇敗績的事情,他全部都知曉了,而且也進行了一番的分析,內心有了一些想法,但有些話,他還是不敢說,自己比較是漢人,在大清朝廷,地位卑賤,稍微不小心,被滿人權貴抓住了把柄,日子就很不好過。
范文程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深知政治鬥爭的殘酷,自己身為漢人,投靠了後金,已經被視為漢奸了,不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