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部分(第3/4 頁)
次是真的有些無法支撐了,接踵而來的壞訊息,令他難以承受了,不過生性頑強的皇太極,在眾人面前的表現,還是神采奕奕,比較前段時間,精神還要好一些的。
多鐸帶領的三萬大軍,被江寧營剿滅了,逃回來的將士寥寥無幾,多鐸也被斬殺了,漢八旗所屬正藍旗固山額真金礪被生擒,接著蓋州也丟掉了,駐守蓋州的漢軍全部投降。
這些訊息,每一個都是令人膽戰心驚的,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就連豪格,都發了幾次脾氣了,甚至直接教訓了下人,顯然是控制不住怒火了。
皇太極非常的冷靜,事已至此,發脾氣是沒有作用的,那是懦弱的表現,現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的彌補,如何的穩固海州方向的防禦,或者說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與蘇天成展開決戰。
皇太極恨不得撕碎蘇天成,可惜他也只能夠這樣想想,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顯然是有著極大困難的,憑著如今駐紮在海州的軍士,根本無法與蘇天成決戰,就算是調集駐紮在遼陽的滿八旗之中的鑲黃旗和正藍旗,也不一定能夠保證打敗蘇天成,唯有調集駐紮在遼東的大軍,才能夠保證擊敗蘇天成,可有那麼多的時間嗎,遼東和大同的明軍,會眼看著廝殺無動於衷嗎,到時候,明軍從遼東大舉進攻瀋陽,大清國就將陷入到萬劫不復之地了。
走錯一步棋的後果,就是需要承擔一切,但這個後果太慘烈了,多鐸喪命,這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私下裡的時候,皇太極想著多鐸的往事。畢竟是自己的弟弟,畢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勇士,皇太極幾次淚流滿面,這是因為他判斷的失誤,導致了此等情況的出現。儘管多鐸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人已經死了。說那些都沒有什麼作用了。
皇太極確立的下一步的戰役部署,還是他和豪格說到的思路,那就是從草原上找尋突破口,利用蒙八旗來牽制遼東和大同的明軍,滿八旗和漢八旗的主力,調到海州,與蘇天成展開決戰,只要打敗了蘇天成和江寧營,一切都好說了。至於說從遼東方向展開進攻,那是不現實的事情,大清國的軍隊,從來都沒有能夠攻破關寧錦防線,以前不能夠做到,現在更是不要異想天開了。
還有范文程正在聯絡的日本人,協議已經簽署了,由范文程代表大清國與日本的代表簽署的。九月份日本就要出兵攻打朝鮮。皇太極不敢肯定,日本人真的會那樣做。近幾十年來,日本人幾次與大明朝廷作對,換來的都是慘敗,嘉靖年間倭寇在浙江等沿海地帶作亂,結果被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打敗,萬曆年間。日本倭寇入侵朝鮮,結果被明軍打敗,損失慘重,不得不逃回日本,也就是從那以後。日本人就沒有過海挑釁了。
皇太極的部署是三個方面的,除開草原上的部署,遼東的部署,剩下就是海州方向部署的調整了,日本人那邊,皇太極沒有認為是單獨的部署。
海州方向,蘇天成佔領蓋州之後,暫時停止了進攻。蘇天成做出來的這個決定,再次讓皇太極感覺到了惱火,多鐸捐軀、金礪被生擒的訊息,傳到瀋陽之後,滿人權貴之中,出現了巨大的波瀾,很多人都要求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與蘇天成進行決戰,徹底打敗蘇天成,這種呼聲佔據了絕大多數,但也有冷靜的人,包括眾人都不可能想到的多爾袞。
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三人,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阿濟格的年紀最大,多爾袞其次,多鐸的年紀最小,其中多爾袞和多鐸兩人的感情是最深的,而且兩人也是政治上絕對的聯盟,按說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多爾袞是絕對要求給多鐸報仇的。
在如何處理海州方向的戰役部署方面,多爾袞與阿濟格之間,產生了直接的衝突。
阿濟格堅決支援從海州方向發動總攻,打敗蘇天成,為多鐸報仇,而且還主動請纓,趕赴海州作戰,堅決要斬殺蘇天成,阿濟格的意見,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甚至正黃旗裡面的鰲拜,都是同意這個意見的。
但多爾袞不同意,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行的。
多鐸戰敗被殺之後,除開駐紮在海州的濟爾哈朗,其餘的滿人權貴,幾乎都回到了瀋陽,大家都清楚,皇太極肯定要做出來新的部署了。
所以說,多爾袞和阿濟格等人,包括代善,都在瀋陽。
多爾袞的意見非常明確,不能夠因為一次的失敗,毫無顧忌的將整個的大清國都壓上去,這是賭氣的做法,不是明智的選擇,駐紮在遼東的大軍,悉數調到海州,遼東的廣寧和西平堡,恐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會失守,這樣明軍就可以渡過遼河,展開對瀋陽的進攻,到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