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部分(第2/4 頁)
原則問題面前,還是要讓步的。
這一切的做法,沒有能夠徹底解開多鐸的心結。
濟爾哈朗來到了海州之後,多鐸態度一般,沒有表現出來應有的尊重。
濟爾哈朗老謀深算,當然清楚其中的奧妙。
皇太極對海州方向的部署,是主動展開進攻,儘可能的收復復州和宣州等地,就算是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也要給予防禦復州和宣州等地的江寧營最大的打擊。
這樣的安排部署,讓濟爾哈朗與多鐸有著巨大的施展空間,嚴格說起來,海州方向的進攻,比遼東的防禦要重要,若是海州方向的進攻取得了成效,遼東方向進攻的明軍,自然是會受到打擊的。
濟爾哈朗來到海州之後,不管多鐸是什麼態度,開始和多鐸商議進攻部署的事宜。
濟爾哈朗的意見,是從岫巖方向發動進攻,側面迂迴打擊復州,江寧營主要駐紮在復州和永寧等地,至於說岫巖、旋城以及鳳凰城方向,駐紮的江寧營軍士不多,進攻這些地方,所造成的傷亡肯定小一些,而且佔據了這些地方,也能夠給予江寧營沉重的打擊。
多鐸堅決不同意這樣的安排,要說他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
江寧營主要駐紮在復州等地,目的就是要守住旅順的碼頭,方便登州方向的江寧營,隨時增援,所以反擊就要選準復州和永寧,直接給予江寧營重大的打擊,只要擊潰了復州的江寧營軍士,宣州、岫巖、鳳凰城、旋城等地,唾手可得,江寧營根本就沒有能力顧及到這些地方了,而且首先攻打岫巖、旋城等地,弄得不好會驚動江寧營,讓江寧營軍士在永寧和復州等地,做好充足的準備。
濟爾哈朗不是聽不進去意見的人,他也認為,多鐸思考的是有一些道理的,所以也就沒有完全堅持自身的意見,這並不是說濟爾哈朗沒有主見,相反,若是考慮成熟的意見,不管處於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濟爾哈朗都是會堅持的,只不過這次進攻的方向,濟爾哈朗聽了范文程的一些建議,首先攻打岫巖,就是范文程提出來的。
主攻方向的選擇,必須要呈報豪格與皇太極。
濟爾哈朗與多鐸經過好幾次的商議之後,最終還是決定,直接進攻永寧和復州,由多鐸率領五萬大軍,直接進攻永寧和復州,能夠一舉拿下最好,不能夠立即拿下,也要堅持住,濟爾哈朗會率領將士在關鍵的時候增援。
這份奏摺,寫的非常的詳細,將所有進攻的理由,全部都說出來了,包括所有的安排部署、進攻的時間、行軍路線等等,悉數都稱述出來了,濟爾哈朗與多鐸直接將奏摺呈報給了皇太極,沒有經過豪格與范文程,這也是濟爾哈朗聰明的地方,儘量的避免出現矛盾,既然范文程有著不同的建議,那就請皇太極直接做出來決定,若是皇太極徵求了豪格與范文程的意見,還是決定從岫巖進攻,那就不是他所能夠決定的事情了,多鐸也必須要執行。
皇太極看了這份奏摺之後,沒有猶豫,立刻同意了。在這個過程中,皇太極沒有徵求豪格與范文程的意見,其實這裡面的蹊蹺,皇太極是清楚的,若是要求豪格與范文程拿出來具體的意見,恐怕還是進攻岫巖和旋城等地,迂迴包圍和進攻復州。
但皇太極還是做出來了一定的修改,那就是在參與進攻的將士人數方面,皇太極要求多鐸率領三萬將士進攻,蓋州、耀州和海州,還是必須要固守的,濟爾哈朗與多鐸的奏摺裡面,陳述多鐸率領五萬大軍進攻,那麼守衛蓋州等地的將士人數,明顯有些少了,而且濟爾哈朗還要率領大軍後續增援,若是這裡面,出現了什麼差錯,很有可能出現問題的。
接到了皇太極的聖旨,多鐸非常的高興,不管怎麼說,他的建議得到了批准,而且帶領大軍直接進攻復州和永寧等地,是能夠立下大功的,這樣的功勞,足以傲視群雄了。
濟爾哈朗顯得很是平靜,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在安排出徵將士的時候,濟爾哈朗建議滿八旗之中的鑲白旗、漢八旗之中的部分正藍旗將士,包括一部分的漢軍,跟隨行動,至於說具體的作戰部署,早就確定下來,若是遇見什麼特殊的情況,一切由多鐸臨時做出來決定。
在安排的過程之中,多爾袞再次給多鐸寫信了,專門告誡了多鐸,一切的行動都要注意,都要稟報濟爾哈朗,不管怎麼說,濟爾哈朗是主帥。多鐸接受了這樣的建議,一方面同意了濟爾哈朗的安排,另外一方面,也將所有的作戰部署安排,再次稟報了濟爾哈朗。
一切看起來都是很順利的,先頭部隊八月十六日從蓋州出發,後面的大部隊,八月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