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然身上帶著孝,都是一家人,沒那許多忌諱,該問的就過來問,知道嗎?”
巫曼娘恭敬的應了,她先前百般推脫,待見班氏定了主意,雖然說話舉止還是斯文秀氣的,倒也不至於惶恐了,到底是江氏親自選定預備做冢婦的人。
當下周嬤嬤就陪著巫曼娘回大房,二夫人想到江氏臨終前交過來的帳本,並自己這兩個多月來做的事情,哪裡還能坐得住,勉強撐著笑臉,尋了個藉口就匆匆告退了。
班氏也不攔她,等她走了,才對卓昭節道:“你往後回了卓家,這樣的事情怕也會遇見,你外祖父只是個翰林,你還沒出生前就告老還鄉了的,所以遊家的事情並不很複雜,你的舅舅們都還算友愛,舅母們有些小心思呢,也只是想替自己這一房攢點傢俬,到底翰林清貴歸清貴,那一個清字未必不能解釋成清貧,遊家這點兒產業都是祖上傳下,你外祖父可沒什麼功勞——這爭的東西不打緊,彼此之間一些小算計,總不至於到了仇讎的地步,但卓家就不一樣了。”
從卓昭節八歲之後,班氏處理家事,若是恰好她在,就會叫到身邊仔細教導一番,言必提卓家的複雜遠勝遊家,叮囑她回了京中卓家後務要留心些。
卓昭節就問:“外祖母說卓家不一樣,是個怎麼不一樣法?”
班氏嘆道:“譬如說,你外祖父只是個清貴清貧的翰林,告老還鄉之後,也就在這秣陵城裡有些名聲,但你的祖父敏平侯,他身上的爵位即使降襲那也是伯,問題只能傳一房,餘者卻只能各憑本事了,卓家如今有五房人,這五房人中有三房是嫡出,問題是你那嫡出的五叔與你父親、大伯卻又不是同母,蓋因你嫡親祖母去世後,你祖父又續了弦,生下你五叔、十姑來!”
“你嫡親祖母所出的就是你大伯、二姑、你父親三個,說起來你嫡親祖母的身份可不一般,她姓梁,乃是先帝景宗元配梁皇后的嫡親侄女,沒出閣時就以美貌名動京城,當年差點就嫁給了今上呢,後來先帝為今上聘瞭如今的淳于皇后,這才嫁給了你的祖父!可惜啊,梁皇后紅顏薄命,生先帝嫡長子燕王的時候難產去了,繼立的鄭皇后亦生有嫡子,先帝時燕王、齊王皆自恃嫡子身份爭位,甚至鬧到了謀逆的地步,惹得先帝大怒,將兩位嫡子都打發去了邊疆,改立了今上,今上登基之後齊王叛亂,因當時燕王已經過世,齊王被生擒後竟把燕王的母家、即梁家拖下了水——你嫡親祖母是因為梁家合族被髮配才鬱鬱而終的!
“說來倒是你祖父有眼力,齊王叛亂時,他是堅決站在了今上這邊的,如此非但無事,反而在齊王之亂平定後越發的受今上倚重信任!”班氏摸著她的頭,語重心長道,“按理說呢,你大伯既是元配嫡長子,這爵位合該給他的,但這幾年聞說你祖父甚是喜歡續娶的夫人,對幼子幼女也十分的憐愛,遲遲都沒有立世子——偏你大伯,咳,聽說頗為平庸……”
正說到了這裡,外面有人笑鬧著一路奔進來,門口的使女來不及稟告,就聽一個脆亮的童聲道:“祖母祖母!今兒我與祖父釣到了好幾條大魚!”
這撲進來一頭撞到班氏懷裡的卻是個八、九歲模樣的男童,眉目清秀,生得有些虎頭虎腦,煞是可愛,穿著一身靛藍錦衣,身上幾處都沾了水漬,還隱隱帶著一抹魚腥味,與班氏說了一句,才注意到卓昭節,忙又挪過去惋惜道:“表姐你今兒居然沒去!我釣到了一條最大的魚,都快有我高了,可惜叫祖父,祖父幫忙慢了一步,使它弄斷了線逃走了。”
遊若珩告老之後無事一身輕,除了偶爾指導一下子孫並同族裡頭沒進入懷杏書院的子弟讀書外,就是閒來帶著喜歡的孫輩外出遊玩或垂釣,他最喜歡的正是四房裡的嫡幼子,也是孫輩如今排行最小的遊小六郎遊煊,還有就是外孫女卓昭節。
此刻伴著遊煊的嘰嘰喳喳,卓昭節的詢問聲,就見遊若珩慢悠悠的踱進門來,在門口方解去了蓑衣——遊若珩年過花甲,因為告老的早,沒操過太多的心,身子骨還硬朗,頭髮也沒花白多少,他是個面容清癯、看著不苟言笑的長者,沉默寡言,進來後只與班氏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卓昭節,自顧自到班氏左側坐了,對卓昭節的請安也只微微頷首。
看著彷彿不近人情,實際上相處久了就能發現遊若珩一直在用心聽著老妻與孫兒、外孫女的話——就知道遊若珩並非冷漠,卻是木訥了。
若不然,當初他科考得了二甲頭名傳鱸,與如今朝中大名鼎鼎的內閣首輔時斕是同窗同鄉兼同科的交情,唯一的嫡女遊霽與敏平侯四子卓芳禮的婚事還是時斕尚主之後幫著做的媒,這般好的局面,也不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