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鮮國王其實當時根本不知道這回事,後來才知道是袁大頭的命令),結果拉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馬拉松”官司,最後朝鮮政府迫於壓力於1893年5月全額賠償了日本商人的損失,但朝鮮人由此對日本人恨之入骨(袁大頭先生弄的這個破事為日本後來煽動輿論和大清開戰提供了“良好”的藉口)。
這一次,由於日本再次在朝鮮大量收購糧食,引起了閔妃的警惕,因為日本國內現在聽說並不缺糧食,日本人這麼高價囤積大量的糧食運回國內,很可能是出於軍事目的(這個後來被稱為明成的女人對某些事情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反觀後世,日本人在中國大量採購煤炭運回國內用水泥封好沉入大海,已經沉下去了半個太原,可沒有哪個中國官員覺得有什麼不對),她和袁大頭商量了一下後,再次釋出了“防谷令”,禁止糧食向日本出口,並出動水軍(袁大頭用日本給朝鮮的賠款在中國為朝鮮買了三艘小型無防護巡洋艦和兩艘倫道爾式炮艇,重建了朝鮮水軍)巡弋元山等港口,嚴防糧食走私。結果日本商人和朝鮮民眾在元山起了衝突,十四名日本商人和二十一名朝鮮群眾在衝突中喪生。
朝鮮人的行動嚴重傷害了日本人的“自尊心”,小小的朝鮮水軍竟然敢挑戰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威嚴,這還了得?立刻出動軍艦準備“護僑”,朝鮮水軍早就對日本人憋著一口氣,這回有了新軍艦,頓覺腰桿硬了不少,雙方軍艦在海上相遇,二話沒說就幹上了,日本“龍田”號巡洋艦中了兩炮,六名水兵被打死,朝鮮“漢陽”號巡洋艦中了三炮,四名水兵被打死,五人受傷,附近的英俄兩國艦隊聞訊趕來,北洋水師的“海灃”號巡洋艦在那條航線上護航,也及時趕到,避免了兩國海軍發生更大的衝突,事後,日本政府向朝鮮國王提出了嚴重抗議,指責朝鮮政府“有意滋事”,朝鮮政府的立場這回也強硬了起來,以準備宣佈斷絕同日本的貿易相回敬,兩國的形勢現在很是緊張。
“國內這邊那個什麼孔聖人和基督的爛事還沒完,他們這邊又折騰上了。”孫綱苦笑了一聲,“不過袁大頭做的也不能說錯了,誰知道日本人又在玩什麼花樣。”
“再讓北洋水師上日本遛一圈,日本人不就知道該怎麼做了麼?”馬玥偏著頭看著很認真的向他問道,上回用“東方公主”和荷蘭人搞了回“炮艦外交”,讓她嚐到了“甜頭”,從此認定了“拳頭大才是硬道理”,孫綱眼看著愛妻“誤入歧途”,可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讓她“改邪歸正”。
“朝廷是不是還不知道這件事?”孫綱又問道,
“‘海灃’號還沒回來呢,”馬玥說道,“不過袁大頭的電報應該是已經發給天津了,應該還沒到總理衙門。”
“先告訴林兄一聲,”孫綱拿起了電話,“讓他心裡有個數,好讓艦隊早做準備。”
林泰曾得知後立刻開始著手佈置,除了護航還沒回來的幾艘巡洋艦,主力戰艦“定遠”“鎮遠”“開遠”“海寧”都在,還有四艘潛艇,林泰曾讓在港各艦立刻備足彈藥,氣球隊也隨時準備出發,並給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丁汝昌發了電報,不多時,丁汝昌回電,命令北洋艦隊立刻出發,前往朝鮮元山控制局勢。
孫綱看看自己無事可做,拉著愛妻去參加“軍訓”去了。
這些日子裡,他工作之餘整天和詹淑嘯蘇鑫他們泡在一起,和北洋特攻隊的官兵們呆久了,他對大清陸軍的內部情況有了一定深入的瞭解,才知道大清陸軍的組織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
大清陸軍當時還沒有象法國和德國以及日本那樣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部隊裡上下級官兵的關係基本上象是家長制的,由指揮官的個人威望將整支軍隊凝結在一起,這種關係有一定的好處,也帶來相當大的弊端,好處是士兵與士兵及軍官之間能夠做到精誠團結,作戰時相互配合的較好,但弊端是難於管理,而且在戰鬥中一旦出現主要軍官陣亡的現象,整個部隊計程車氣就有隨時瓦解的危險。以北洋特攻隊為例,主要成員為北洋護軍和水下特攻隊的成員,和詹淑嘯蘇鑫的關係相當親密,而整支部隊的實際領導是孫綱,這支約500人的小部隊因為裝備精良,待遇又高(而且沒有其他部隊的拖欠糧餉的現象),官兵們都對孫綱十分擁戴,實際上只向他一個人效忠,其實不用他特意“培養”,這支部隊已經就是他的“私軍”了,當然,官兵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還有北洋軍情處,由於經費主要來自於“北洋船運公司”,現在實際上已經是愛妻馬玥的“私人間諜機構”了,它現在到底擁有多大的潛在力量,孫綱已經沒法子知道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