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以農為本地國家變成以工商為本的國家,”馬又補充道,“要是依我現在的經驗,眼下就是個機會,航運業可以促進國內的商品交換,帶動商業的繁榮,而且為了能讓內地更多的貨物及時運送到港口城市,不用咱們說,肯定有很多官員和商人會自動把主意打到鐵路和公路這塊兒的。公路還好說,建設鐵路需要鋼鐵,會自動的促進鍊鋼工業和礦業的發展。按你說的,這些又都是蝴蝶效應了。”
孫綱聽了不由得拍手叫好,她說地一點不錯,如果國內有更多的人想從事航運業,會間接的帶動造船工業的興盛,那樣的話,說不定還會加快中國工業化程序的速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其實,對現在地中國經濟來說,鐵路和航運這兩項才是最關鍵地!
鐵路和航運的興盛,可以直接帶動國家經濟其他各方面的發展,這些,是後世許多國家總結出來的發展經驗。
“你上次擬的那個拯救名單裡有部分南方官員,他們都願意幫咱們,但還很不夠,四洋提督現在全都出自北洋,不如讓他們想想辦法,上下聯絡一下,”馬又說道,“提督是一省最高武職,說話很有份量的,讓他們出頭再好不過了。”
“你說的對,再說了,海軍現在雖然是北洋最強,但南方的三支艦隊地力量也應該加強,戰時可以作為北洋地強助,必要時還可以編成聯合艦隊作戰,”孫綱說道,“他們肯定也會為經費問題發愁,我們可以從這一點上入手,把他們拉進來。”
經過這次著名的“枕邊對話”,他們倆後來地工作,就圍繞著這個主題開始了。
這回不光是“養蓄私兵”的問題了,而是“上升”到要把國家軍隊納入“私人體系”的層面了。
這其實可以說是“不是造反的造反”,或者說叫作“隱性造反”!
只是,四洋提督到現在還矇在鼓裡。
這回,正好可以趁著其他三洋提督來旅順接收戰列艦並悼念犧牲的戰友的時候,從國家和個人利益以及私人感情方面“三管齊下”,暗中將四支海軍艦隊緊密結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隱性”軍事和經濟集團,進而影響全國!
話說回來,經濟和軍事兩方面都可以自己說了算的話,朝廷存不存在,似乎就可以忽略掉了。
到那時,本來對地方的權威和控制就已經下降了很多的清朝中央政府,即使發覺到了這個集團的存在和對自己的威脅,恐怕也會無能為力了。
那時候,自己是不是就可以“變天”了呢?
那個時候的中國,又會以一種什麼樣的面目出現在世界的東方?
孫綱讓自己的這個想法給嚇了一大跳。
想得有些遠了,至少現在,他自己還沒有當“皇帝”或者“總統”什麼的心理準備。
還是把眼下的事情先處理好吧。
“北洋船運公司的生意擴充套件到南方後,在南方所得的收益一部分用作業務週轉資金外,大部分將作為海軍經費,用來給大夥兒添新艦,我已經讓船政局又設計了一種新式的7000噸級大型裝甲巡洋艦,如果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局同北洋一起開工,我準備咱們最少每家裝備一艘,”孫綱說道,“如果賺的錢夠多,一家再添一艘鐵甲鉅艦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也許是他構畫的這個“美好藍圖”實在是太誘人了,四洋提督全都倒吸了一口冷氣,用怪怪的眼神看著他。
堅甲巨炮威風凜凜的戰列艦,哪個艦隊指揮官不想要是傻子!
有了足夠的財力,中國也可以和西方列強一樣,擁有一支無比強大的海軍!
有強大的海軍防衛海疆,中國的經濟建設就可以進入一個和平大發展的時期,國力上升後,反過來又可以加大對國防的投入,進入“良性迴圈”,那樣的話,強國,就真的不再是一個夢了!
“手裡有了銀子,戰艦的維修保養和軍士的餉銀就都不成問題了,還幫助朝廷解決了財力困難的問題,與公與私都有大利。”孫綱說道,
“孫大人一心謀國卻拙於謀身,”林國祥笑道,“有了銀子我們也不能聲張,還是得裝窮向朝廷要,不然的話,朝廷好問咱們這銀子都是從哪裡來的了,說不定還想從咱們手裡倒刮一些。”他說這話就等於贊同了孫綱的計劃了。
不過,這種話能從林國祥嘴裡說出來,證明他這幾年提督幹得還是很有成績的,中國的官場,實在是太鍛鍊人了。
“廣東大船太少了,那個7000噸的巡洋艦,我要兩艘。”程璧光看了看孫綱,眨了眨眼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