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2/4 頁)
周圍就安靜下來,都望著王承恩,看能不能聽到什麼。
“嗡嗡嗡……”王承恩聽到了那一陣清脆的響聲,很滿意,道:“看到了吧,這就是陛下新鑄銀幣的厲害之處,你們這些小崽子們……,好了,咱家還有事,你們自己分吧……”王承恩說完,找過來一個小太監,道:“小德子,給皇后那裡送一百枚銀幣過去,給懿安皇后那裡也送一百枚,其他各處,依次遞減,知道嗎?”王承恩還得去服侍皇帝,把這銀幣能吹向的事普及了一下,就準備回去了。
“小的遵命。”
那個叫做小德子的小太監立刻領命,準備按照王承恩的話去辦。
下面那些小太監伸長了脖子等大內總管把這銀幣吹響,當然,大家也就是彷彿聽到了而已,隔著這樣遠,怎麼可能聽到。
不過,這不妨礙小太監辨別事情的真假,紛紛拿起自己手中的銀幣,學著王大總管的模樣,用指尖捏住,然後猛的一口氣,吹在銀幣上,然後迅的放到自己的耳邊,果然,有著十分清脆的“嗡嗡嗡”,這下,就炸鍋了。
小太監們紛紛交流心得,不住的實驗著著怎麼吹銀幣,有些笨拙,手指過粗的傢伙,試了幾次,也沒成功,見別人都成功了,急得很,連忙叫別人吹了給他聽,很快,這吹銀幣,就成了皇宮大內一道奇特的風景,時不時的有小太監路過的時候,從兜裡掏出一枚銀幣,用指尖捏住,吹一口,放在自己耳邊,很享受的聽一回銀幣那特有的清脆響聲。
王承恩再次回到乾清宮的暖閣裡,皇帝已經在接見湯客卿了。
“大伴,來的正好,快來瞧瞧望遠鏡。”
楊改革招呼王承恩過來看望遠鏡。
湯若望經過一段時間的攻關,終於把望遠鏡做好了,原本他以為,造出這望遠鏡,沒幾年時間不可能,那裡知道,皇帝很快就送給他很多純淨的玻璃,讓他做望遠鏡。
王承恩接過望遠鏡,看了,一下,道:“果然,陛下,這千里鏡,很是神奇,可看遠處的東西如在眼前一般,很神奇,和宮裡寶庫的一模一樣。”
王承恩回答道,這皇宮裡也有千里鏡,所以,王承恩也就沒太大的驚奇。
這種望遠鏡是單筒的,可伸縮調節。
“呵呵,不錯,收下了,大伴。”
楊改革道。
“奴婢遵命。”
王承恩答道。
“對了,湯若望,這種望遠鏡,每個月能生產多少?”望遠鏡在軍事上的運用,是必須的,楊改革準備量產,分給各軍。
“尊敬的陛下,這種望遠鏡,只要有足夠的原料,足夠多的玻璃,足夠多的人手,想生產多少就可以生產多少,當然,如今在下一個人,只有幾個幫手的情況下,每個月也就能生產幾個望遠鏡而已。”
湯若望一臉的大鬍子,很高興的跟皇帝解釋道,天主教想在東方大地上傳播,只有打動了皇帝,才可能有希望,今天自己的望遠鏡,取得的效果,十分的好,湯若望充滿了信心。
“很好,這樣吧,你把製作的方法教授給朕兵仗局的工匠,如此,可以大規模的製作,朕需要很多這種望遠鏡,當然,好處也少不了你的,每製造出一個望遠鏡,朕就給你一兩銀子的專利錢,當然,朕知道這望遠鏡不是你明的,不過,朕還是把這專利錢給你,誰叫只有你能做呢?呵呵,不要喪氣,要知道朕準備一次性製造上千個呢,日後還可能再追加……”楊改革很高興的說道,這望遠鏡可是一利器,行軍打仗,海戰,甚至熱氣球上面,都少不了。
可大大的提高作戰效率。
湯若望原本聽說要剝奪自己造望遠鏡的權利,覺得十分的沮喪,那樣自己將失去接近皇帝的機會,可是,熟知中國的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權利反對皇帝,只能認倒黴,那裡知道,皇帝又給他一千兩銀子,以後還可能會有,這讓他覺得十分的爽快,要知道,一個大明朝七品縣令,一年的俸祿才幾十兩銀子呢。
“臣謝過陛下賞賜、隆恩。”
湯若望學著中國官員那般,給皇帝謝恩。
也把自己當成一個大明的官員了。
“嗯,對了,朕也試過這望遠鏡,覺得他雖然能看見很遠的地方,可是朕每次使用望遠鏡的時候,都只能用一隻眼睛看,這讓朕覺得十分的不方便,看久了,這眼睛就痛,湯若望,如果你能造出那種兩隻眼睛能同時使用的望遠鏡,那就好了,湯若望,你有這個能力嗎?”楊改革想上馬雙筒望遠鏡了,不管怎麼說,一個眼睛看東西,總是很不爽的,看得時候得把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