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3/4 頁)
此,奴婢也就是把當年三保太監鄭和的艦隊照搬而已,不過數目少了些……”秦耀祖十分的謙虛的說道,也十分的誠實,因為鄭懷忠一再告誡他,在皇帝面前有什麼說什麼。
……,楊改革無語了,果然,這明朝人是從十九世紀開始玩海軍的,實在是太先進了。
直接跳過了西洋人那種一艘,幾艘戰艦打海戰,玩海軍的路子,一上馬,就是航空母艦,大戰艦,小戰艦,武裝運輸船,後勤船的格局,海軍裡還有海軍陸戰騎兵……“那你這隻艦隊裡,得配上不少的非戰鬥人員吧。”
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確實,如果按照三保太監那種配置,這艦隊裡,除了官軍,還有旗軍、勇士、通事、民梢、買辦、書手,還有戶部官員,陰陽官,教諭,醫官,內官……”秦耀祖心中的夢作了,如今的太監們,都把鄭和看成自己的努力目標,對於鄭和的一切,都很熟悉。
因為鄭懷忠,內官監的種種說明,皇帝對這下西洋很感興趣,皇帝的興趣自然就是太監們的興趣。
秦耀祖很快樂的報出了鄭和船隊上的人員配置。
楊改革徹底的無語了,按照秦耀祖的這種配置,直接跳過了海軍展史裡面的十七世紀,十八世紀,直接從十九世紀開始玩,甚至,可能是從二十世紀開始玩的,楊改革記得,只有到了後世,才有各種功能齊備的船艦組成一支艦隊,可是,如今,才十七世紀的前期。
更讓楊改革糾結的是,明朝的鄭和是從十五世紀開始這樣玩的,早了現在二百多年,離後世的十九、二十世紀,時間更是長遠。
最讓楊改革糾結的是,鄭和航海的資料缺失,如今即便自己想從鄭和時代開始玩,也不行,現在明朝的海軍水師,實在是不給力,全是小船,只能近海作戰。
“唉……,朕知道你說的是三保太監鄭和那時候的事,如今,和那個時候不一樣,就不要扯的太遠了,說點靠譜的吧。
艦隊裡,不要有太多的閒雜人等,艦隊還是以保證戰鬥力為主,艦隊,為了戰鬥而存在……”楊改革糾結了一回,覺得現在走鄭和的那種路子不行了,一來這造船的技術沒著落,二來,這西方也逐漸的崛起了,西方那種純粹為戰鬥而造的戰艦對這種大而全的艦隊有著一定的威脅,自己如果純粹的走鄭和的老路子,怕是不行。
秦耀祖想了想,道:“那陛下,依奴婢看,最好還是有寶船作為帥船,如果沒有寶船,也得用這種大型福船作為帥船,坐船【戰座船,大型戰艦】也必須得用大型的福船,小戰船可以用這種小點的福船,甚至海滄船也是可以的,這馬快船則可少配一些,不裝馬,多裝軍械火藥軍需,水船也可以少配一些就是,這船上面,除了醫官,其他的則可都省去了,如此,則可省不少人……”秦耀祖也知道,如今要打造鄭和的寶船是不可能的,於是,做了一個簡約版的艦隊出來。
……楊改革本來想的是這明朝的戰艦統統向西洋戰艦隊靠齊,純粹的以戰鬥為戰艦的考慮,不過,想了想,聽了秦耀祖的話,再想想日後,各種艦船的分工,也是潮流,於是,決定還是保留如今明朝的傳統,或者說,嘗試著和二十一世紀接軌。
“嗯,好吧,就依你的,寶船先摸索著造,以寶船作為旗艦,以大福船作為坐船,作為大戰艦,小福船充作戰船,當小戰艦,馬快船作為武裝運輸船,負責糧食軍械火藥軍需等,不必運馬,水船嘛……,新增一個專門負責通訊,傳遞訊息的通訊船,大致就是如此了,你再看看這幾樣船的比例,各配幾艘?”楊改革決定保留明朝的傳統,保留明朝的特色,至於是西洋的純粹戰艦比較適應現在的行情,還是明朝各種艦船之間配合比較適應這個世界,這個,就得靠時間來檢驗了。
“遵命,陛下,……奴婢以為,一隻艦隊,配一艘帥船,至少五艘大坐船【坐船全稱戰座船,大型戰艦】,十艘小戰船,三艘馬快船,二艘水船,通訊船,大概兩三艘吧。”
秦耀祖對這事,也是半桶水,比皇帝知道的不會多,不過既然皇帝問了,那就說吧,秦耀祖估摸著,把自己心目當中的艦隊說了出來,這種配比,完全是比照先前那個夷人的艦隊配比來的,什麼都比他多一點,為的就是日後這隻艦隊的戰績比夷人那隻艦隊要好看,秦耀祖存了個小心思。
楊改革走下來,仔細看了秦耀祖挑出來,組成艦隊的這些船模,有五六種船,最大的是寶船,這種船,目前還沒著落,造不造得出還兩說。
稍小一點的就是當初秦耀祖拿在手裡和安多比的那種,是大福船,再小一點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