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頁)
“孫師傅,依你看,該如何呢?可有什麼好主意?”楊改革不得不再問自己的師傅孫承宗。
孫承宗已經沉凝了許久了,見皇帝問起,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加收田稅可行,就算是有宵小yīn加田稅,再多派yīn徵,就算每畝徵收達到二十斤,南方仍可支撐,南方的田,產糧較高,下田可收一二石,上田則可收二三石,即使宵小yīn加,也不過一成田稅,勉強也可為,陛下可派人加大懲處力度,想必,不會太過傷民。”
呃~~,孫承宗也是支援加稅,這個,楊改革有點意外。
“孫師傅,我朝的田稅難道不是很重了嗎?還有宵小yīn加,這不會有問題吧?”楊改革有點不確定,印象裡,教科書裡,都說這明朝是橫徵暴斂,導致亡國嗎?可現在連孫承宗也贊成加田稅?
“啟稟陛下,我朝田稅,不重,三十稅一,民田每畝徵收不過三五升,又如何會重呢?官田較高,八升到一斗二升之間,就統一畝收一斗均算,南方田產一般都有二石左右,怎麼算的上是重?”孫承宗又給崇禎解釋。
楊改革糊塗了,民田,官田,稅率好像不太一樣啊!民田有多少,官田有多少?這到底兩石的田產,徵收一斗的稅重不重?貌似也不記得後來二十一世紀徵多少了,也不知道這其他時候徵的多少。兩石產糧徵收一斗糧食,貌似是5%,如果自己在一斗的基礎上加收幾厘或者一分,也就一斗一升的樣子,貌似真的不多,如果算上兩三倍“yīn收”“攤派”,估計能達到實收一斗四五升的樣子,也就是說,佔了產糧的7。5%。貌似,真的還行。這還是按照官田的稅率收的,如果是民田,則更低。
現在,輪到楊改革糾結了。這到底要不要加稅?楊改革心動了,每年四五百萬兩的銀子的收入,說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
“還有那位卿家有話要說?”楊改革再次發問,心裡一直糾結這這田稅加不加。
眾人沉默了一陣。
徐光啟出來,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增加南方田稅,可行,只要限定數額,想來,問題也不大,陛下夢中那位神人不是告知,只是北方數年的乾旱災荒嗎?那既然如此,豈不是說,南方比較安寧?那樣的話,其實只要南糧北調就成了?”
這個?南糧北調?貌似只聽過南水北調……
楊改革還在遲疑,就有人出來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轉運糧食,極為困難,運一石糧食,路上吃掉大部分,要大規模賑災,有力為逮啊!”
來了個反對的。
徐光啟爭辯道:“啟稟陛下,那京師每年從南方調糧數百萬石,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那個人也不甘示弱,道:“啟稟陛下,雖然京師每年調糧數百萬石,但是那靠的是運河之利,但運河之運力,已經窮竭,時常枯水,要增加幾百萬石的運量,恐怕……”
徐關起很快就搶答道:“既然河運不行,那陛下為何不海運呢?海運船大,運得多,運費也便宜,消耗更少。”
剛才和徐光啟爭論的那個人遲疑了一下,想了想,道:“陛下,海上風浪大,容易翻船……”
海運漕糧?楊改革心中一亮,確實可行。海運遠比河運便宜得多,而且運輸量巨大,至於海運會翻船,那個,楊改革認為,火車有時候還會翻呢,飛機有時候還會掉下來呢,如果百分百的安全,那乾脆什麼事也別做了。
“嗯,徐師傅說得有理,這海運漕糧,似乎也是經濟可行的。這個,得考慮一下。”海運一旦開展,就要造海船,有了海船,就會有海軍,這可是一舉奪得的好事,楊改革下了決心,這糧食,還就要從海上走了。
“啟稟陛下,漕運改海運不可啊!想運河邊上,有百萬人口依靠這漕運過活,陛下一旦改了海運,這批依靠漕運過活的人,如何生活得下去?”一個大臣出來,說了不能搞海運,搞海運,這百萬人就要下崗,到時候,造反的人會更多。其實,這漕運裡,牽扯的利益實在太多,很多人都靠著漕運揩點油,要是漕運斷了,這得斷了多少人的財路啊!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漕運改海運如何進行得下去?
楊改革聽了這事,頭疼,這漕運已經把這國家的運糧命脈給劫持了,要改可以,百萬人的生存看你咋辦?只能看著一步步的走向更糟,直到徹底崩盤。
徐光啟出來給楊改革分憂了,道:“啟稟陛下,非是要改漕運為海運,只是北方必將乾旱遭災,非是陝西一地,南糧北調已成定局,北方糧食需求必定會擴大,而漕運運力已至極限,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