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1/4 頁)
楊改革很不好意思,一直以來,楊改革就以為王承恩就是一個身邊的貼身太監,還準備讓王承恩接替那位司禮監“大牌”的位子呢,沒想到,這王承恩,早就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這笑話,鬧得夠大。
窘迫了半天,楊改革才幹笑了幾下,道:“大伴,這事是朕疏忽了,忘記了,忘記了……呵呵……”
“……”王承恩也無語,這事還真不好說什麼。只能沉默。沉默是金,沉默是金。
……
尷尬了一回,王承恩說道:“啟稟陛下,那奴婢就去找人去了。”
“嗯,去吧,去吧。”楊改革巴不得結束這尷尬的場面。
……
文華殿。'''CP|W:250|H:190|A:L'''(圖為文華殿)
已經聚集了一群人。楊改革能認出來的就是孫承宗,袁崇煥和曹化淳了,至於其他,應該就是閣臣,尚書之類的了。
……
“今rì,朕招諸位愛卿重臣來,想必諸位也知道是什麼事,接下來,就請諸位說說該怎麼辦。”楊改革一上來,就直指問題的核心。怎麼辦。
幾位重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位重臣出來說道:“啟稟陛下,此事,實在是過於重大,關乎我大明朝國運,必須要謹慎,臣以為,不可魯莽……”
這位的話沒說錯,這件事,已近關係到大明朝的國運了,對待國運,誰敢輕易下結論?一不留神,那就是千古罪人啊!誰想當千古罪人?誰都不想。
楊改革嘆了口氣,道:“朕也知道,此事關乎我朝國運,不得不謹慎對待,所以,才召集諸位來此商議。”楊改革知道這個人的話沒錯,從後金入關開始,破了明朝的防禦,這崇禎的rì子,就一天比一天難過,勒在脖子上的那根韁繩,也越來越緊,最終,那根繩子收緊,將崇禎吊在了煤山上,以明朝的終結而告終。
……
袁崇煥忽然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臣想請孫大人推演一番東虜的戰略佈局,清楚了東虜的動向和未來的走向,也就好出對策。”袁崇煥是孫承宗的徒弟,戰略眼光遠不如孫承宗,他又是皇帝欽點的遼東巡撫,這事就和他有關,現在這樣大的事,稍不留神就要身敗名裂,國破家亡,加之早朝,又沒有上朝,所以,對這些事也不是很清楚,不得不把孫承宗推出來,讓孫承宗再說一次。
楊改革雖說已經明白了大伴,但是具體的,還是有點迷糊,覺得讓孫承宗細細的講解一遍,效果更好,於是,也同意了,道:“那就請孫師傅再為朕講解一次吧,諸位愛卿在一旁觀看,有不懂的可以提出。孫師傅,請上沙盤上推演,這樣比較真實。”
文華殿裡,有一個大沙盤,這是楊改革命令人做的,這個,比平臺那個稍小一些。因為有了前面的經驗,所以做的更為jīng致和逼真。
孫承宗也不推辭,道:“遵命,陛下。”
說完,就來到沙盤的前面。小太監急急忙忙的遞過來一根木棍,為的就是指點“山河”的時候比較方便。
孫承宗的戰略眼光,在整個大明朝來說,也是出類拔萃,所作的戰略分析,也是有根有據,頭頭是道,十分jīng彩。
……
“陛下……此次東虜後金,聚集二萬兵在錦州,好像狀似是圍城,其實不然,錦州現在就有近五萬jīng兵,尚有勇壯可徵,外還有眾多堡壘可支援,隔海又近,根本就不懼怕二萬騎兵的圍城,古語說: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臣還沒見過以三成兵力圍城的……”
“……所以,此此屯兵於錦州,根本不是攻打錦州,而是這裡。”孫承宗用手中的木棍子指了指沙盤的某處。道:“此處是蒙古插漢部,東虜後金必定是攻打這裡,為什麼?根據就是前些rì子陛下的推測,東虜後金繞道蒙古的事,直接繞過錦寧防線,達到長城防線,由於長城防線上的力量有限,又無準備,所以,必定是一突而入,瞬間轉入到我朝的京師重地……”孫承宗的棍子,從沙盤上那個寫著錦州的地方開始,一直遊走,錦州,一直到插漢部,在貼著插漢部的地方一直遊走,一直到朵顏部,再到長城那條城牆那裡,在那裡打了一個轉,又往下,到了明朝的心臟,離京師不遠了。
“……然後在此處,或者此處,以我朝舊時,在遼東戰場上遺失的印信,服飾,憑證,騙開某座沒有準備的重鎮,大城,如此一來,就在這關內有了休息落腳之處,然後,兵鋒直指京師……”
孫承宗的話很鎮靜,很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