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2/4 頁)
子監的名聲問題,出路,容納力問題。按照這個思路,每年國子監能入監的人,也就在一千人這個數字了,因為再多,朝廷絕對拿不出那樣多職位的。拿不出職位。這國子監就沒有前途,沒有前途,誰還來國子監?誰也不是傻子。
楊改革覺得這個一千人和自己心目中的數字,差距實在太大了,自己可是想開大學城啊!現在就弄個一千人,這就是普通中專的規模啊!還是是私營的那種。
“這一千人,也未免太少了點吧,這一千人,就算每名例監輸納千石的米,每年也不過只有一百萬石的米,這算下來,也不過才二百萬兩銀子啊!這和我朝先前的萬人就學,差得也太遠了點吧。”楊改革不滿的說道。這個和“規哉中的差距,真的實在太大了。
地上的大臣被皇帝的話搞的群體抽風,皇帝的話,不是一般的狠,實在太過於語出驚人了。一個大臣實在想不通,皇帝為何看不上這二百萬兩銀子。
“啟稟陛下,二百萬兩還不夠嗎?我朝每年的歲入,也不過三百萬兩的樣子,陛下,已經很多了。”這位可是痛心疾首了,這都抵得上一年的歲入了,還不多,那什麼叫多啊?明朝的賦稅很複雜,實際總徵收量在三千萬兩白銀以上,但是賬面的數字,收到中央的才幾百萬兩,其他的屬於地方截留,就地消耗了,呵呵,和咱們現在的稅改之前有點相似”
“這千人就學,每年二百萬兩難道很多嗎?我朝不是有過萬人就學的場面嗎?為何聯現在就不行了呢?”楊改革是不怎麼看得起這二百萬兩,心想的是,自己隨便的開個金手指,扒拉扒拉,就能搞到二百萬兩,心裡想的是那種萬人就學,每年收他個幾千萬兩的“壯觀場面
“回稟陛下,陛下可說我朝太祖,成祖之時的盛況?這萬人就學,確實是盛極一時的壯舉,不過,陛下,那時候國家草創,函需人才,所以,即使萬人入監就學,這每年仍然有千人能歷事,能分配到官職,所以,這天下人,仍然趨之若驁,不過,這後來,國家漸進走入正軌,也就不需要如此之多的人了,也沒有多餘的官職分配,所以,後來這萬人入監,那是一二十年的塞滯積累的,並不是每年都有萬人,陛下,這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啊!如今當真沒有如此之多的空位安置如此之多的人。這位大臣把這內因講解給皇帝聽,網開始能萬人入監,那是因為國家草創,大把的官職批發,入監的,有極大的希望可以入仕,即使萬人入監,每年也能分配出來千個以上的官職,這就是國家草創的好處,到後來,國家進入穩定的發展期了,這人手顯然就不用那樣多了,這萬人就讀的,那是一二十年的積累,塞滯的,現在想學國家草創之時那樣萬人入監,那是不可能的,以前已經有人做過了,行不通,還把這國子監
楊改革也傻了,原來這萬人就讀那是一二十年的積累,自己肯定不能指望自己像開國的時候那樣,能大把的批發官職賺銀子,楊改革心目當中的那個大學城,轟然倒塌了,這大學城,看樣子是高不成了。楊改革淚奔,也明白過來,怪不得這成祖朱抹有錢修長城,有錢造鄭和艦隊下西洋,有錢幹各種超級工程,原來,這錢全是從國子監這裡搞出來的。現在自己想走這條路,是行不通了,這帝國,可是在末世啊!更不能隨便的批發官帽子。
“聯覺得這個愛卿說得有理,這位愛卿,那依你看,聯重開國子監。這人數極限,每年大概是多少?”楊改革沉默了半天,決定務實一點,這每年收一萬人的納貢還是在夢裡多想想吧,這還是先把每年一千人的納貢搞到手再說,也覺得奇怪,今天這些朝臣怎麼這樣配合自己。整個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說話。基本上沒什麼人反對的。
這位剛才提醒皇帝的大臣受寵若驚,得皇帝如此和顏悅色的問話,可是難得,當下就道:“回稟陛下,臣以為,至多可在一千人為限比較好,如果是每年二千人,五年下來,也有萬人規模了,規模太大了點,,,每年曆事,一二百人較好,再在這些人當中優選入仕,能有一百人,就不錯了,這個,已經是極限了,最好是幾年之後,待朝廷的歲入豐裕,停掉這例監的捐輸,如此,也不會造成這國子監的監生塞滯,如下次,朝廷遇到急難之事,仍可重開例監輸捐,而且,臣以為,這些入仕的官職,多給些冷僻的衙門較好,如此,也不會妨礙了科舉,不會動搖國本。”這位大臣事事處處都為皇帝著想,把這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考慮得清清楚楚,更是把事情說得明明白白。
楊改革覺得,這朝堂上。今天這些大臣,怎麼都是向著自己說話,什麼事都是順著自己,難道這個是劉吉善的“馬仔”?不像啊!這位大臣站的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