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第3/4 頁)
東西,那就是扯嘴皮子。
“孫師傅,這件事,你的意見呢?該怎麼辦?”楊改革打斷了大臣們溫情脈脈的爭論,問道孫承宗。
孫承宗想了想,道:“回稟陛下,此事,臣以為,除了派遣三五千jīng銳前去陝西鎮守外,還需要讓陝西各地衛所加強防範,保持高度jǐng惕,嚴防有人能乘機作亂,陝西那邊,徐子先正在帶著新科進士和歷事生們在那邊移民,臣怕民變會導致移民、賑災受到影響,更怕會波及到徐子先他們……”孫承宗皺著眉頭,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唉……還是孫師傅知朕的心啊”楊改革長嘆一聲,這朝堂上,能說點靠譜的事的人果然不多,孫承宗就是少數這樣的人,楊改革真正擔心的其實就是這個,陝西那邊的賑災,必定要覆蓋到陝西全省,移民官們必定要四處奔波,要是有人打自己移民官的主意,那可就是對自己十分大的傷害啊自己不光是面對災民、面對移民不力的壓力,更是要面對朝堂上那些死傷進士,舉人們的壓力,這一點,算得上是自己的死穴,一旦有人點中這個地方,那自己不說死,起碼會非常的難受,被動,如果事情嚴重,自己所期望的移民能改變歷史的軌跡,恐怕就要泡湯了。
眾人一聽孫承宗說的,都恍然大悟,原來癥結在這裡,剛才那些討論招撫還是剿滅的人,連個邊都沒摸到啊眾人不得不感慨,這隔行確實如隔山啊有的人就該是“帝師”,而又的人能,就該被皇帝不待見。
“孫師傅,你有什麼好的意見,就吧。”楊改革長嘆了口氣,這件事,可真的是麻煩。當初徐光啟去賑濟的時候,自己錯估了形式,以為賑濟一下,立刻天下太平,那裡知道,陝西那個地方,已經是一鍋沸油,而且上面還在舞動這火焰,如今的情形,可以說,危如累卵,而自己,僅僅只是給了徐光啟一個賑災和移民方面的欽差特權,有關軍事方面的保障,卻不多,徐光啟能直接指揮的,就是一個千人的欽差衛隊了。
楊改革很糾結,不是他不想給徐光啟更多的權利,只是這移民欽差的權利,本來就相當相當的大了,如果再給軍事權,這也就是說,把大半個大明朝的控制權,全部都下放到了移民欽差的手上,即便是楊改革是穿越而來,即便是楊改革膽大包天,即便是楊改革相信徐光啟不會幹出背叛自己的事,可是這件事,楊改革也是心驚肉跳,出於一種本能,決不能給一個人這樣大的權力。
決不能給一個人這樣大的權利,楊改革一想到一旦把軍隊的控制權也交給徐光啟,楊改革就覺得寒毛倒豎,背脊涼,本能的一種心驚肉跳,本能的告訴自己不能這樣,和信任不信任某人無關,純粹的是出於本能。所以,現在的局面就是,徐光啟在陝西賑災,帶著那些新科進士,歷事生,甚至當地的秀才,州、縣學的學生們,安全沒有保障,一旦他們出現傷亡,或者說,出現大批的傷亡,這賑濟,移民這件事,怕就會夭折,或者,效果打折扣,這是楊改革決不願意看到的。
如今,形式惡化,那邊的那一鍋沸油,還有火焰在跳舞,隨時會爆炸,楊改革徹底的糾結了。
眾人都望著孫承宗,看著這個“帝師”能說點什麼。
孫承宗緊皺著眉頭,道:“陛下,此事,臣以為,少不得要派出三五千能戰之jīng銳,迅遠赴陝西,立刻擊殺一批比較出名的匪或者民變頭領,以震懾那些蠢蠢yù動之人,為徐子先的移民賑災爭取時間,一旦移民順利的展開,稍有成效,則陝西民變就不可怕了,猶如積聚的水找到了出路,只會慢慢的消退,再不擔心水會漫過堤壩。”
“……,還必須嚴令陝西各邊,各指揮,衛所,必須嚴加防範,保障移民賑災的順利和安全,一切以移民賑災為重……,一旦出現某地有對移民賑災不利之事,比如打死、阻撓移民之事生,要立刻鎮壓下去,絕不可使民變拖累移民,待時間過得一年半載,移民賑災起了效果,則不再懼怕陝西民變。”孫承宗想了半天,把自己考慮的說了出來。
“唉……孫師傅,說得不錯,朕以為很有道理,朕也是這樣想的,陝西那邊事,應該以移民賑災為重,移民賑災之事,也該有人保駕護航,剛好,如今推了個畢自肅出來出任陝西巡撫,統管一應軍政,民政,一切以配合徐師傅的移民賑災為重……”楊改革剛才一直就在擔心這個問題,移民賑災過程過於單薄,沒有軍事力量保駕護航,猶如在刀尖上跳舞,可是,又不能把軍事權也給一個本身能管理大半個明朝的人,要這樣,自己這個皇帝,怕睡覺會不安穩。
“……再從京師當中,挑選三五千jīng銳,專事去陝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