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3/4 頁)
當多的不明之處,還請陛下為臣解huò。”孫承宗覺得這個東西太瘋狂了,很多事,孫承宗覺得不可思議。
“孫師傅只管問,朕列這份計劃,心裡也不一定就有底,還希望孫師傅為朕指出不足。”楊改革道。
“陛下,這第一,將番薯作為五年計劃的頭等大事來做,這一點,臣明白,番薯耐旱,高產,如果真如陛下所想那般,以幾年的時日種出數百億斤番薯,就此一點,陛下,臣敢保證,天下必將再無戰禍,就此一點,稱之為盛世也不為過。”孫承宗嚥了咽口水,給皇帝的這個數字嚇著了,皇帝說每年要種數百億斤番薯啊孫承宗的腦子已經算不過來了。如果皇帝真的能做到,那麼,有了吃的農民再也不會造反,所以說,戰禍會降低到最低,一個盛世立刻到來。
“孫師傅或得覺得這比較難,其實,如果我大明朝全力推進,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幾百億斤很多麼?相信朕,朕是可以做到的。”楊改革笑道。其實,楊改革查過資料了,後世中國每年的番薯產量在一億噸以上,也就是說,每年的番薯產量至少有了兩千億斤以上,現在自己才計劃種幾百億斤,根本不算多,當然,後世的番薯產量比現在高得多,但是,就算現在的產量只有後世中國的一成左右,也有兩百億斤,要實現自己的目標,根本不是難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使得楊改革堅信自己能做到,後世中國號稱是十八億畝的耕地,是紅線,而現在明朝的耕地,頂多十億畝,也就是說,還可以再開拓出八億畝的土地來種番薯,即便除去東三省的三億畝耕地,楊改革就不相信,五億畝地還種不出兩百億斤番薯。
“陛下,不是臣不相信,知識臣覺得,這數字也未免實在太龐大了些。”孫承宗雖然希望皇帝開創一個盛世,但是,皇帝的這些數字,也未免太大了,動不動就說數百億斤,數字實在太大了,嚇人。
“呵呵,孫師傅不必擔心,其實,這個並不高,孫師傅可知道,今年陝西番薯喜獲豐收麼?朕給他們定的任務,每州縣平均下來不敢多說,就算一萬石吧,整個陝西就有近百州縣,這算下來,就有上億斤番薯了,這僅僅是朕稍稍推動了一下,還是急急忙忙補種的,要是再用心一些,種兩季,則產量會更多,所以說,朕打算在全國種出數百億斤番薯,不是沒有根據的,徐師傅在信裡倒是跟朕說,陝西很多州縣,還有很多適合的地方沒有種植,如果全部種上,或許不需移民也未可知,所以,可見,這番薯的產量,還有很大的餘地,所以,這絕不是朕說空話。”楊改革解釋道。
“臣明白了”孫承宗聽了皇帝的解釋,對皇帝列出如此之高的數字有了足夠高的信心了,僅僅按照皇帝的第一項計劃,如果做好了,就是一個盛世……
“臣還不明白,為何陛下會將鋼鐵列為統計的物件,將鋼鐵的產量作為計劃的目標?衡量的標誌呢?”孫承宗又道,經歷了番薯的事,孫承宗已經適應多了,對於這份計劃裡出現的其他出格的東西,也不奇怪了。
“這個簡單,農民的鋤頭、犁;匠人的斧子,錘子;士兵的刀槍,盔甲,那樣不是鋼鐵?如今在關外大展神威的大炮,日後也全是鋼鐵;如今京城裡的馬車,也是需要大量的鋼鐵的;沒有鋼鐵,咱們可什麼也幹不了啊所以,朕將鋼鐵的產量列為一個重要的部分……”楊改革笑著解釋道。
“臣明白了。”孫承宗雖然疑huò,但是也覺得皇帝說得有理,沒了鋼鐵,大傢什麼也幹不了,田裡的稻子,麥子很難收,修房子無法割開木頭,將無法建房子,士兵沒有武器,如果因為這個把鋼鐵列為重要,也說得過去。
“陛下要在每一個縣建立官立xiǎo學,收méng童,做啟méng,臣覺得,如果此事能做到,當真是我朝聖學上的一件盛世,陛下僅僅是此舉,必將得天下無數正義之人的輔助啊不過,陛下要在每個鄉都設méng童的啟méngxiǎo學,這恐怕有些難了……”說起這一條,孫承宗相當欣賞,教書育人,傳授知識,一直就是朝內外很多仁人志士的理念,如果有這一條,為皇帝爭取天下人的心,特別是部分士人的心,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不過皇帝依舊是大筆一揮,每個鄉都設啟méngxiǎo學,這無疑又是一個天文數字。
“沒事,先計劃著,不過是收人心,日後的事,日後再說。”楊改革笑著說道,這是一塊餅,先畫著好看的,如果有錢,有銀子,楊改革不介意每個鄉都建啟méngxiǎo學。每個縣都設立啟méngxiǎo學,這不算難,如今每個縣都是有縣學的,算是高中,或者中學級別的,加設一個xiǎo學教啟m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