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們逃避了很久的事,也到了該面對的時候了。”
如筠沒有明說,但是“一件讓他們逃避許多年的事”,不用想,胤禛都知道是什麼:“額娘,兒子知道了,這些年大家夾在這件事裡都十分難受,既然這件事的源頭是兒子,那兒子會親自做個了斷的。”
想了一夜,如筠都不知道該怎麼和胤禛開口說這件事,她希望胤禛能留下,但是這也不是她一個妃子能決定的。這些年胤禛夾在三個額娘中間那些艱難的日子,這些如筠都是看在眼裡。可是自古以來,“生恩”大還是“養恩”大就沒有定論,最終在太陽昇起的時候,如筠決定讓胤禛自己選擇。
“你還是先回房認真考慮一下,無論什麼決定,額娘都會接受的。”其實她想說的根本就不是這些,但最終還是壓下了滿肚子的話,
“是,額娘,那兒子就先回去了。”這種時候,兩個人都相對無言。
就在胤禛已經跨出了門檻以後,如筠的聲音又響起了,“景仁宮永遠都是你家。”聽到這話的胤禛身體頓了一下,就快步離開了。
養心殿
“皇上,四皇子在殿外等候召見?”三德子趁著康熙在批下一本奏章的間隔時間裡,端上了一杯剛衝好的熱茶,看著那個一副若無其事樣子的皇帝,小心地問了一句。
“三德子,他在外面多久了?”康熙抬頭看了看那一落疊的高高的奏章,開口問道。
看了一眼,正滴滴答答走著的西洋鍾,三德子低聲說道:“回皇上,已經近兩個時辰了。”
“宣他進來吧,等會你們都退下”聽到三德子回話的康熙,想著;釣了胤禛那麼久,也這小子也該考慮清楚了。
“兒臣參見皇阿瑪,給皇阿瑪請安了。”一進來,胤禛就快步走到康熙桌前,跪了下來,這件事情成了胤禛這麼些年以來最大的考驗,也讓他憔悴不少。
“老四,你來見朕,可是有何事?”當事到臨頭,當父子兩人要把這件事正式攤開來放到桌面上來談時,康熙反倒不那麼著急了。
“回皇阿瑪的話,兒臣懇請皇阿瑪能把兒臣玉蝶上額孃的名字換成成額娘,戴佳氏。”還沒有進入朝堂的胤禛,經過近兩個時辰的等待,並沒有把他耗的沉穩些,反而更加急躁了。
“放肆,你以為這是你想改就能改的嗎?朕還在呢,還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康熙自然會先嚇唬一下“對手”。在談判場上,只有在氣勢上絕對性的壓倒對方,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從政多年的康熙,有著多年與各種人精過招的經驗,自然能得心應手的使用這招。
“既然皇阿瑪不答應,那兒臣就只能親自去處理這件事了,若有什麼不妥,還請皇阿瑪不要怪罪。”說著胤禛就用起了“以退為進”這一招,他就不相信這麼多年來只有他一個人為三個額娘之間鬥爭而煩惱不已。
“對啊,你倒是享受著齊人之福,這後宮裡可就沒有另外一個皇子能有你這份福氣了。”康熙自然不相信除了他這裡,胤禛還有什麼路能走的,不過同時他也擔心若是真的把這個兒子逼急了,做出一些不在他預計之內的事,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聽到皇阿瑪略帶調侃和諷刺的話語,胤禛苦笑了一下,這是福氣嗎?這些年他的煎熬可沒有人能瞭解,不過從這話裡他也能聽出來,對於這件事皇阿瑪肯定早有解決之道了,但是他不明白,為什麼皇阿瑪不直說呢?
“回皇阿瑪的話,兒子也覺得這樣很好,相信這些年皇阿瑪也深有感觸吧。”皇阿瑪,我就不相信你沒有感受到這“齊人之福”所帶來的後果。
“哈哈,老四,你要知道這天下可沒有白吃的包子。”既然你想讓朕來幫你處理這件事,那就拿出應有的態度來,康熙如此想到。
胤禛跪著朝康熙磕了一個頭,一改之前的態度,很認真的說道,“兒子明白,無論皇阿瑪有什麼事,兒子都會竭盡全力去做的。”
“那朕要你永遠效忠於朕,效忠於大清”,原本已經做好“視死如歸”準備的胤禛,突然聽到康熙的這兩句話,有些摸不著頭腦了,不過這本就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他正想磕頭答應時,康熙的聲音又響起了,“朕還要你對朕所定下來的繼承人忠心。”這才是康熙設局的主要目的。
跪在下面的胤禛自然聽明白了康熙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那就是胤禛要忠於皇帝所指定繼承人——太子,並且不能起任何不該有的心思。
被逼到牆角的胤禛現在進退兩難,若他不答應,就意味著他確實早已對皇位起了心思,“君子不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