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不就隨你了嗎?”
聞聽此言,我蹙眉思索,半晌欣然抬頭:“音姑娘是說……讓書院自給自足?”
“這可不是我說的。”音姑娘轉身,揹著窗外的光看我,美目流轉著關懷之意,“流風,如果你運作得好,假以時日,書院自給自足當然可以做到,不過,我不希望你操之過急,畢竟‘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培養人才之事不是朝夕之事,‘拔苗助長’的教訓,你自是知道的。”
“是,音姑娘所言甚是。”我虛心受教,“但是,音姑娘,流風以為,開闢山中果林或耕地,僱傭貧寒子弟的家人耕作,其產出收為租金,無論賣出或者取用,都是易事。”
“嗯,想法不錯,不過如你所言,你這家書院的前期投入就很大了,你可曾想過這個問題?”音姑娘點頭,隨即又反問於我。
“這……”我答不上了,的確買地、買山乃是大開支,再加上良種、農具等等,恐怕……
“呵~!”音姑娘笑出聲來,她搖搖頭道,“流風,即使是在偏僻之地出這樣的動靜,官府那邊你需要做的就不少,而且,學院若建在偏僻處,就需要擴大校舍範圍,供學生們住宿,至於學生……招收起來也不會太容易了。”
“流風思慮欠妥,望音姑娘指教。”這些確實難辦,我認錯了。
“無妨,你的想法極好,讓我很心動。”音姑娘擺擺手,溫煦笑道,“行了,你放手去做吧,我不差這幾個錢,只是你記著日後行事三思便是,脫離現實可要不得啊!”
“是,多謝音姑娘!”所謂峰迴路轉,難道就是這般?
“自古以來都是重農輕商,可是流風,我要你記住,今日籌建學院所用的銀子,偏偏就是走商路而來的,我不想看到你教出的學生,竟是些小看商人之輩,居然反過來鄙視商人滿身銅臭。”
“流風銘記於心,音姑娘放心,流風是‘學海無涯’的學生,自然不會讓流風所帶的學生成為那酸腐的頑固儒生!”我認真行禮許諾,經過三位師傅的教導,特別是音姑娘和莫老師的教導,我又怎會不知怎樣的文人才是真正的文人呢?
“很好,那我就在這裡,等著你的學院落成那天,若是有機會,我還要去看看你的書院呢!”
“流風一定好好努力!”我有些激動,暗暗發誓要辦個最好的書院,不辜負師傅們的教導和恩情。
“戶籍、路引、海東青,這些你都知道,一會兒菩提將送你離開,有事就傳信回來,保重自己,注意安全。”
“多謝音姑娘,”我眼泛淚意,很是不捨地道,“音姑娘定要安康吉樂,流風……這便走了!”
拿著學院的策劃書和裝著戶籍等物的包袱,我乘著小船注目越來越遠的“學海無涯”,心中百般滋味湧上來,迫得我難以自持。
到達湖南湘潭,我經先生引見,拜見了當地的知府,經過好一段時日的商討,買下了一處小山並幾頃荒地,之後詢問了當地的情況,僱好了工匠人手,開始依照走之前由同屆學子繪製的圖紙修建學院的建築部分。
之後,先生幫我做招收學生的宣傳,城裡城外,包括各個村落,我都跑了過來,雖然人們懷疑難消,卻也不是沒有結果。
康熙四十一年底,湘潭學院正式開始授課了。
康熙四十四年,湘潭學院基本自給自足了,後山的果林已能創收,而學院附近開墾的地,經過學院農事上的學子們的研究改造,也漸漸擺脫了貧瘠,再加上出了幾個秀才、舉人,名聲響亮了不少,地位自是水漲船高了不少。
康熙四十五年,音姑娘命我將幾年來挑選出來的、符合要求的學子,連同家人送往京城,他們才是音姑娘真正想要的人才。就在這一年,我與音姑娘約定的期限滿了,考慮一番後,我決定留下來。
康熙四十六年,我成親了,和當年“學海無涯”進學時的一個師妹,她本來一直在“學海無涯”的,四年前被音姑娘派來幫助我,比我小三歲,小時候的遭遇亦是不怎麼好。同年,音姑娘又派來幾位男子,看起來比我還要小一些,卻已然武功高強,他們……是奉“音字令”來保護書院內重要人物的。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卻開始做種種安排,這是早年音姑娘就送來的應急方案,所以並不會顯得慌亂,我和師妹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自去年我傳信給音姑娘說要留下之後,許多此前不曉得的事,就一點點都知道了。
師妹的“五年之期”亦滿,她同樣留了下來,但是礙於音姑娘保守秘密的規定,關於京城那邊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