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部分(第2/4 頁)
家,這一來一回還是近衛家比較賺,堂侄兼猶子成為近衛家一系的鷹司家家督,這對近衛家未來在朝廷的話語權有著極大的增益。
接下來源義時的動作就更大,首先近衛前久年僅八歲的嫡長子元服,由源義時賜予上一字名為近衛義嗣,並迅速敘官到従三位。在把六歲的嫡次子過繼給無人繼承的二條家,改名為二條時基。再把兩歲的嫡三子過繼給一條家,改名為一條時經,最後嫡四子剛出生實在沒辦法元服暫且壓下,這個幼子將預定是繼承九條家的家門。
近衛家四個兒子,嫡長子繼承近衛家的家門,次子過繼二條家,三子過繼一條家,四子過繼九條家,堂侄兼猶子過繼鷹司家,等於把五攝家的血脈重新統一起來,彷彿讓藤原家又重新回到平安時代末期的樣子,看起來囂張跋扈至極,其實這只是東施效顰之舉動。
天皇家和二條家都有過繼嫡子繼承近衛家、鷹司家的衝動,只不過有源義時的意外出現而被迫打斷,二條晴良四個兒子裡嫡長子過繼給九條家,次子繼承二條家,三子正準備送到真言宗寺院修行,四子還在考慮繼承鷹司家,他的打算就是用圍剿蠶食的方式一點點消滅政敵近衛家,沒有什麼手段比讓政敵一脈絕嗣更狠的招數。
源義時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喜歡過繼別人家不如先把你自己家給過繼了,五攝家全部換成近衛家的血脈,徹底結束自源平時代開始的近衛、九條兩派攻伐的場景,以後朝廷裡就是其樂融融的一家人,起碼短期內是這樣。
原本盤踞在朝廷裡的二條晴良一黨被清理一空,受到二條晴良清離影響的花山院家與大炊御門家也受到貶斥,今出川晴季晉升正二位権大納言,其嫡長子年僅五歲變過繼花山院家,元服改名為花山院忠熙。
大炊御門家則被親幕府的西園寺公朝次子,大炊御門經孝繼承家門,正二位権大納言德大寺実維無嗣,由早年客居關東的德大寺公教之子,德大寺実久繼承家門並迅速晉升従四位下參議、左近衛権中將,這樣一來清華家與攝關家一樣被親幕府派的公卿徹底掌握。
透過養女聯姻新天皇,變向保證天皇的皇位合法性,自然的也要承認新天皇的改元年號,在年初新天皇登基改元的年號是元龜,於是在年底的朝會上就商量著把這一年是所有曆法全部改為元龜元年,此時這紛亂的一年也漸漸走到末尾。
元龜二年(1570年)正月的朝會,大概是近幾十年規模正龐大的一次,源義時以內大臣的身份與關白左大臣近衛前久、右大臣中院通為主持朝會,在大朝會上除去一些禮儀性質的活動以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議題,滿朝公卿的御料所配給。
原本整個天下都是朝廷的,天皇家的莊園幾千座,攝關公卿的莊園也有幾千座,結果被武士出身的地頭們篡奪地方的實權,建立一套別出朝廷之外的武家幕府體系,承久之亂天皇家的莊園被剝奪的寥寥無幾,到應仁之亂更是連所剩無幾的皇家莊園也被地方國人霸佔,這個個時候朝廷就非常希望新將軍能站出來給他們恢復那些莊園的徵稅權。
關係到吃飽肚子的問題就沒有小事,公卿麼夢寐以求的無非是吃的好住的好,從這些年源義時與朝廷的愉快合作來看,這位新將軍還是非常好說話的一位武士,所以他們才敢大著膽子提出自己的一些殷切希望。包括正親町上皇、坐朝的新天皇。以及關白近衛前久、舅舅中院通為在內的所有人都在關心這個問題。
源義時看他們伸長脖子眼巴巴的表情很有意思。輕笑一聲便說道:“餘亦知禁中、公卿御料地所入不多,前度戰亂頻發致使朝廷困窘公卿受難,餘亦有意扶住朝廷以保社稷,只是考慮到遠國莊園徵稅不易,且因戰亂影響土民流離失所,下向遠國坐鎮地方亦難徵幾分稅賦,如若碰到奸猾之輩與諸君糾纏周旋鬧出訴訟,難道還要我等堂堂公卿。放下面子鬧訴訟否?這有失體面啊!”
公卿們窘的抬不起頭很是尷尬,諸家公卿哪個家族沒有家督親自下向督促稅賦經歷,尋常鬧出點訴訟折騰個十年八年不算奇怪,比如二十年前,山科言繼就為他家的御料所稅收權力,幾次三番的給前幕府將軍足利義晴送禮。
再比如源義時的舅舅,當朝従一位右大臣中院通為,他年期公的時候就為自家莊子的稅賦徵收而在加賀國糾纏十幾年,不是他死皮賴臉就想訛那點錢,而是那莊子就是他們家的莊園。沒有莊園的糧食收入他就沒飯吃,所以當他和一向宗的刁民糾纏十幾年積累豐富的經驗。便得到朝廷的大力任用提拔,就是讓他幫朝廷和鄉下的惣村打官司,打贏官司才能收到稅賦。
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