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張宏笑了笑,對仇希奎說道,“子墨也是進士出身,只不過因為目今朝中黨爭不休的緣故才不願出仕。不過,你還是年輕,多少受了點江南一帶東林黨人的影響。老夫告訴你,這天下事千千萬萬,可未必都是和黨爭有關的。”
仇希奎聽了這話,心裡頭有些不願意。他這個師爺實際上也並不是什麼正經的師爺,平常也不管什麼錢糧刑名的具體事情。可是,仇希奎作為一個讀書人,作為一個青年進士,你讓他不關注時政,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雖然不喜歡黨爭,但是對於清談議政的事情,他還是很熱衷的。
仇希奎對張宏說道,“鶴翁(張宏號鶴澗),你說天下事萬萬千千,不一定都與黨爭有關。對於這一點,小子是深以為然的。不過,在小子看來,天下事雖不一定都與黨爭有關,但是隻要涉及朝政要務、朝廷大員,就怕是都與黨爭有關了。火燒張府之事,十之*,都要與黨爭關聯。能使出這等殘虐手段的,不是浙黨就是楚黨。這天下事,壞就壞在黨爭上。為了黨爭,朝中的那些肉食者,絕對是無所不用其極的。”
張宏聽仇希奎不再稱呼自己為東主了,就知道仇希奎這個年輕人的空談大言的毛病又犯了。張宏雖然不喜歡公事,卻是從下縣的七品縣令開始,一步一步的坐到四品黃堂的知府位置上的。為官二十多年,他可是太知道了。這地方上出的大事情,大部分都是本地門閥和外地勢力之間的齷齪。
張宏根據自己幾十年的從政經歷上看,越是小地方,利益鬥爭的手段就越簡單粗暴。他做縣官的時候,可是親眼看到,為了少交稅款,地方上的一個小地主就敢和山匪強盜勾結在一起,截殺朝廷命官的。他也知道,鄉下的兩個村子之間為了爭奪水源,動不動就能死上一地的人。
對於仇希奎這種,從小到大一直在讀書,長大後就一直應試科考,一直沒做過任何實務的年輕人來說,他哪裡知道地方上的爭鬥有多殘酷激烈啊。
張宏這段時間作畫已經進入瓶頸,也有心思和年輕人談談為政之道了。他對仇希奎說,“老夫也不和你講那些虛浮的道理。不出十天,只看荊州張家的產業會歸到何人手中,你就知道這荊州張家的大火是誰放的了。”
果然,到了第四天,作為荊州知府的師爺,仇希奎就見到了枝江王府的四管事,朱微妏的四舅舅劉懷季。他是前來接收荊州張家的產業的。
看著笑容可掬,談吐文雅的劉懷季,再看看手中的還帶著幾分煙火氣的借據。仇希奎心中是一陣陣的發冷。
。。。
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
要是單純的,只把一堆圖紙和資料,交給古代那些沒有任何知識基礎的工匠們,讓他們造出一個近現代的工業品來。【】樂…文…一般情況下,這種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如果把一個或者幾個工業品的實物和具體的操作流程、安裝工藝,和相關的圖紙和資料,交給古代的工匠們,讓他們進行逆行推斷和仿造的話,成功率就是非常之高的。
中國人不僅創造能力高居世界首位,產生了許多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關鍵性發明。而且,中國人的仿造能力也絕對是全球第一的。
王書輝從小在兵工廠長大,他聽那些七八十歲的老爺子們講的最多的,就是他們那群剛剛接受了掃盲教育的半文盲工人們,是怎樣拆開老毛子的各種武器彈藥,然後仿製出差不多的產品的。王書輝相信,自己麾下的工匠們也有這樣的能力。
最近半年多來,王書輝先讓工業委員會鋼鐵組的成員們和一些外聘的鐵匠,帶領最新招募來的幾批工人,自己動手建設了幾座土高爐進行熟練工種。而王書輝自己,則帶領著原教導營出身,受過基本教育和培訓的技術人員,在江北村工業基地,先後建立了三座實驗性小高爐。
在這之後,由工業委員會的鋼鐵工作組,組織經過技術研修學校培訓的技術員和參加了前面三座小高爐建設的技術人員一起,**建立了五座小高爐。至此,復興會工業委員會基本掌握了鍊鐵高爐的建造方法和操作工藝。實現了平均日產生鐵五十噸。
當然了,原本王書輝從現代運來的小高爐,按照每一座的設計產量,日產量都應該輕鬆超過一百噸。但是,總共八座現代工藝的小高爐,在半瓶水技術員和正在掃盲的工人們的操作下,實際產量只能達到設計產量的十六分之一。而且,各種事故、各種傷亡還是層出不窮。工業委員會代表胡國華,就在工作中被砸斷了一條腿,現在只能拄著拐工作。
1620年九月份的時候,王書輝根據現代的智囊們的建議,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