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能考核都是由教導營進行的,教導營的考核則是由王書輝進行。考核結束之後,進行了定級。這次定級也相當的簡單,只有一級和二級兩個級別。
王書輝的目的也是讓手下的人,瞭解和習慣一下標準化考試的模式。因為在今後的計劃裡,王書輝對這些人的管理全部與級別掛鉤,無論是工資、待遇還是職務,都會按照標準化考試的結果進行安排。也就是說在體能上,學力上和技能上水平越高的人,無論是享受到的工資待遇,還是在這個團體中的地位,都會越高。
評級考核結束之後,王書輝按照考核結果,對所有人進行了全新的待遇劃分。因為整個王府修繕和修建已經完成,以別園為中心,以正在建設中的圍牆為邊界,兩個圍繞著王府的街道修建了起來。
這兩條街道的房屋,緊挨著王府的,第一環街上,全部是帶有**小院的前後兩座磚瓦房。院子裡有**的磚瓦結構的廁所、井房、和浴室。凡是被評為一級的家丁匠師和農工,全部分到了一套這樣的小院。
第二環街上的房屋則是普通的不帶院子的,成排的磚瓦房,每三家公用一個廁所,一個井房(水房)和一個浴室。二等家丁、匠師和農工住在這裡。
實際上,即使是第二環街上的房屋,在這個時代也要比小民百姓的居住環境要好一萬倍了。房屋通體空心磚混凝土結構。水泥的使用,使得這些房屋的修建速度加快的同時,也讓這些房屋比傳統的磚木結構的房屋更加的堅固和保暖。所有的房屋都用鋼化透明塑膠板,在房頂上開了一天窗,這樣的設計讓這些房屋有著超出這個時代的室內採光。
這個時代的小民百姓,用一句話形容,就是腳下無立錐之地,頭上無片瓦安身。這可不是文學家的修辭之說,而是實實在在的封建社會的底層民眾的生活寫實。而王書輝手下的這三百多人,則是比小民百姓更加落魄的群體,一群飽經摺磨的流民。
他們能夠住到狹窄簡陋的保暖彩鋼簡易房的時候,就已經滿足的不得了了。當他們分到一套實實在在的,高階大氣上檔次的房子的時候,可以這樣說,像遊戲裡一樣,忠誠度從80都飆升到100,忠誠度滿滿的。
因為幾個月來高度組織化的生活,突然享受到的個人待遇,讓他們一時間還真有些接受不了。
王書輝一向認為,一個人,只有在能夠完全掌握住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安下心來做事情。他給每個僱工安排房屋的同時,以人頭為單位,發放供應票。按照每月一級工每人兩個銀元(二兩銀子),二十斤大米,二十斤白麵,五斤食用油,每月二級工每人一個銀元(一兩銀子),十五斤大米,十五斤白麵,三斤食用油的規格。向手下人供應生活物資。
為了保證供應的充足和銀元的回收,王書輝專門組建了簡單的供銷所和銀行。供銷所負責提供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銀行則負責工資以及糧票油票的發放。
在第一個月裡,無論是供銷所還是銀行的工作,都是隻開展了一次,僱工們把銀元和糧票油票從銀行裡領回來之後,第一時間裡從供銷所裡把所有的糧食和油都領了回去。至於銀元則是各展所能。有的放在衣裡,褲子裡隨身攜帶,有的上房挖地東躲**。
倒是教導營的那些學生們,因為和王書輝一起生活,所以發到他們手頭的糧油票都沒兌現。
王府別園現在煥然一新,朱由梓父女兩人加上七個孃家舅舅家,都生活在王府別園裡。王書輝把整個王府別園一分為二,前面六進院子,是朱由梓父女和舅舅們的生活場所。最後面的後花園,則被王書輝重新規劃建設成了一個堡壘性的建築。
兩個建築群落一前一後,原本連線兩處的第七近院子被王書輝全部拆除,改建成了一個三合土的廣場。每天家丁營和學生營的訓練都在這個廣場上進行。
僱工們對兩處建築各有不同的稱呼,他們叫朱由梓父女的住處還叫王府別園,但是對於王書輝和學生們的住所則稱為“大營”。
。。。
第28章 開始4
張寶樹就住在“大營”裡。【閱】對於僱工們把王書輝和學生們的住處稱為“大營”,過去曾是延安衛軍戶的張寶樹倒是能夠理解。
在他的眼中,王書輝名下三百多個僱工,實際上和他過去見過的,延安衛指揮使老爺門下的家丁差不多。甚至於在訓練的強度上,這三百多僱工們,比那些指揮使老爺家丁還要高了不知道有多少。
張寶樹因為懂些拳腳功夫,所以也隨著千戶老爺參加過衛所的訓練。和內地衛所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