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荀子他老人家是想說啊,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重視兩件事情。第一,是要正確的認識客觀規律,瞭解這個世界執行的固然法則。第二,人必須要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做事情,不能違背客觀規律。”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我舉個例子。比如,我頒佈的《衛生大令》裡,禁止大家喝生水。為什麼我不讓大家喝生水呢,原因就在於水裡面有細菌。大家用顯微鏡也看到過,細菌這個東西,是人會得病的根源,沒有燒開的生水裡就有讓人生病,要人命的細菌。就說瘟疫細菌吧,它就在生水裡面,喝了生水就會得瘟疫。”
“從這個例子上來看的話,水裡有細菌這個事情,就是客觀規律。大家透過顯微鏡看過之前,不知道水裡有細菌的事情。可是呢,生水裡的細菌,不會因為大家不知道,就不存在了。前兩天我聽說北江村子裡,有個婦女拉痢疾死掉了。什麼原因呢,喝了生水了。可見生水裡有細菌,喝了會要人命,不會因為那個婦女不知道,這個道理就失靈了。這就是客觀規律。”
“還是從這個例子上說,把水燒開了,就可以殺死細菌。這個道理,也是客觀規律。大家跟我在一起這段時間,沒有一個人拉痢疾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大家遵守了這個客觀規律。不知道,不遵守客觀規律的,比如江北村的婦女,她就死掉了。知道客觀規律,遵守客觀規律的,比如大家,喝水只喝開水,大家就健健康康的。”
“由此可見,生水裡有細菌,開水裡沒有細菌是客觀規律,我們知道了這個客觀規律,把水燒開了喝,就是遵守客觀規律。從這個例子上可以看出,先賢荀子的話是多麼正確,這就是人必須要學習和了解客觀規律,人必須遵循和遵守客觀規律的道理。這就是荀子他老人家在這個故事中要告訴大家的道理。”
王書輝講完了第一個故事之後,拿起講臺上的水杯喝了口水。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食堂裡的人。果然,聽了陽浮之魚的故事,很多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在王書輝眼中,三百多個人並不是很多。他在大學裡講過公共課,幾個班級的學生加在一起,嗚嗚泱泱的坐滿階梯教室,並不比這裡的人會少多少。但是他卻從來沒怎麼太把公共課放在心上。學生們都不給力,玩手機的玩手機,打情罵俏的打情罵俏。講課這件事情是雙向的,學生們不給力,老師就沒有力。這可能也是公共課質量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
王書輝喝完了水,開始講第二個小故事。
“今天將的第二個小故事,叫做處子遇盜。一樣是荀子書中的故事。”
“荀子的原話是這樣的,‘處子嬰寶珠佩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雖為之逢蒙視,詘要橈,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也。’”
“荀子這話是什麼意思呢。他是說啊,有一個少女,脖子上掛著寶珠,腰間佩有玉環,身上帶著很多黃金,在山中遇見了強盜。強盜大家都知道的,見財起意,持刀搶劫。少女被嚇壞了,不敢看他。彎腰下跪,苦苦哀求。表現的比強盜的老婆還要乖順聽話。可是呢,強盜還是把她殺了。”
“荀子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呢,他說,‘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為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然後節奏齊於朝,百事齊於官,眾庶齊於下。如是,則近者競親,遠方致願;上下一心,三軍同力;名聲足以暴炙之,威強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揮,而強暴之國莫不趨使;譬之,是猶烏獲與焦僥搏也。故曰:事強暴之國難,使強暴之國事我易。此之謂也。’”
“他的意思是說,這件事情就和國家和國家的關係一樣。如果君王不能領導百姓對抗侵略者,而是希望透過祈求討好的辦法求得生存,那就像故事裡少女想求得強盜的饒恕一樣,是一件完全行不通的事情。所以,賢明的君主是不會這樣做的。”
“一個國家想要抗擊侵略者,只有透過制定良好的制度,任命公正的官員,才能保證全國上下,一體一心,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只有這樣的團國家的所有人,國家才能強大起來,不僅能抵抗侵略,更能降服侵略者,讓他們變成國家的奴僕。所以說,想讓侵略者可憐是行不通的,只有透過強大的實力,打倒侵略者,把侵略者變成奴僕,這樣的辦法才行的通。”
“荀子的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什麼道理呢。荀子是在告訴大家,事物是存在普遍的矛盾的,事物是在矛盾中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的。剛才的故事裡,少女和強盜之間存在矛盾,國家和國家之間也存在矛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