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面對有些同志的疑惑,我還是不說話。我要讓他們把《黨章》拿出來溫習溫習。上面是不是清清楚楚的寫著,‘復興會是人民的先鋒隊’。就是忘記了這句話,《黨章》上面的‘三個代表’是什麼意思?你也忘記了麼?”
“我說這些話是要告訴大家,人民群眾說的對的時候,我們復興會的黨員幹部當然要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可是人民群眾不總是正確的。比如說,我們就經常遇到災民們爭奪救濟糧,導致人員傷亡的。這就是人民群眾落後的地方。這種時候,我們就得使用一切手段維持秩序。因為從根本上講,我們還是為人民群眾好,不想人民群眾出現傷亡。”
“再比如說,我們在各地區開展的衛生清潔運動。個別黨內的同志就對我,人民群眾對此意見很大,說了很多類似‘管天管地,還想管老子拉屎放屁’之類的怪話。搞這個運動要使用很多人力物力,還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不便,是不是不要搞了。”
“當時我就問他,我們搞衛生清潔運動,雖然使用了一些比較強硬的手段,比如罰款啊,比如遊街啊,比如蹲黑屋子之類的。可是,是不是我們搞了衛生清潔運動之後,人民群眾的生病率就大規模下降了啊。”
“什麼叫做‘三個代表’?什麼叫做復興會黨員的先進性?這就是了。”
“我們都是唯物主義者,我們都要承認,目前階段,因為文化普及度還遠遠不夠,因為生活水平還沒有全面的提高。所以,人民群眾的素質都比較低。不是我在這裡嫌棄人民群眾,而是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這就是事實。”
“所以,作為受過系統教育,作為有著先進知識,作為有著教育人民、領導人民的使命的復興會,必然要制定一些目前看起來麻煩,但是長遠來說,對人民群眾有好處的政策。是的,這些政策人民群眾目前還不理解。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最終受益的還是人民群眾。我們制定和貫徹這些政策,歸根到底還是更好的在為人民服務。”
“我們這次之所以要進行‘黨員先進性’的教育,原因就是要整頓黨內一部分思想迷糊的同志的思想,全面的提高黨員幹部對於黨的章程,黨的綱領,黨的政策的理解和認識。因為歸根到底,我們想要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不僅需要我們保持黨的先進性,更需要我們正確的認識我們復興會的使命,”
——1624年·王書輝·《保持黨員先進性和為人民服務》·《復興會第四次整風運動文集》
陳保生今年五十歲了。在村子裡的農民夜校裡,他學會了一句詞兒,叫做“五十知天命”。據那個復興會的小先生的解釋,這話的意思是說,人活到五十歲頭上,就已經積累足夠的經驗,能夠根據這些經驗對世界的規律進行總結,使用這些規律對事物的發展進行判斷了。
他對於這些解釋不是很理解。不過那位小先生後面的話,他就聽懂了。因為那個小先生舉了個例子。他說,比如一個人活到五十歲了,一般身體上就會有很多毛病。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疼的。不過,這個人卻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好壞,判斷哪天有雨,何時颳風了。
陳保生當時的想法有兩個。一個是他覺得,這學問上的事情,就是脫了褲子放屁,在廢二遍事。一個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道理,偏要說的那麼奇怪,讓人聽不懂。他的第二個想法就是,自己的身體狀況真的像那個小先生說的,越來越囊乎了。今年得弄一頂兔毛帽子才好過冬。
本來,陳保生已經五十歲的人了,並沒有人硬逼著他去夜校學習。可是,陳保生還是堅決的要去聽課。原因也不是別的,因為工作組裡面有規定的。
只要每天能記住五個字,月底考核的時候,能把一百五十個字寫出來的,就能領到三十斤白米。能把一百個字寫出來的,就有二十五斤的白米。能把八十個字寫出來的,就能得二十斤白米。要是能把六十個字寫出來的,就能拿回家十斤白米。
村裡不是沒人嘲笑陳保生沒出息,為了幾斤白米和年輕人一起上課的。可是,陳保生活了五十歲,別的本事他沒學到,只是有一項本事他學到了。那就是窮人是不能講臉面的。整個陳家灣裡,只有他一個人活到了五十“高齡”,原因就是陳保生有不要臉這項本領。
地主打他,他就跪地求饒,連哭帶唱。同樣當佃戶,他捱得鞭子最少。
家裡沒了糧食,他就跑到地主家去借糧。朝著比自己年齡小十幾歲的管事,他一口一個老叔,叫的一點兒也不臉紅。過同樣的日子,陳保生的老婆孩子無論什麼樣的年成都沒有餓死。
遇到進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