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2/4 頁)
,糧食打的一年比一年多。這樣的日子,真的是讓陳保生從心理到生理,都非常的鬆快。
從另一方面講,陳保生腳上的藤鞋和陳保生腳下的三合土路面,也都讓陳保生走的很輕鬆。藤鞋是自家老婆做的。別看那婆娘長得醜,可是手可是真巧。拿藤子編好鞋底和鞋幫,再用帆布做好鞋面。最後用軟稻草成鞋墊墊上。走起路來,腳丫子又舒服又輕快。
至於這條路,陳保生走著的時候,心裡也是有些小感慨的。當年工作組的後生們拿出糧食來僱傭大家修路。不少人,包括他自己,還在心裡嘲笑復興會的大頭。
可是,如今走在這結實平坦的路面上的時候,陳保生不得不讚嘆復興會對老百姓可真好。
分田分地不說,居然自己出錢給大家修路,這王書輝可真是個好老爺啊!
是的,對於陳保生這樣的老百姓來說,他們仍舊只覺得,復興會的會員是王書輝的好家丁好管事,王書輝是個好老爺。不得不說,對於這個問題,王書輝本人是相當遺憾的。
陳保生不是第一次到復興城了。過去的時候,因為不放心被領走的小兒子,他曾經進過一次復興城,到學校裡去看望自己的小兒子。還有一次,是因為要和自己的大兒子分說土地的事情。
那一次,是因為他的大兒子從臨時工變成了正式工人,所以復興會要收走大兒子名下的土地。陳保生因為在夜校裡學會了些算術,同時在算術學的比他好的大兒子的幫助下,算清了五畝地和一個工人的工資之間的多少,最終才同意了大兒子在城裡當工人的。
想要進城,先要經過一個叫大營房的地方。陳保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地方叫大營房,因為這裡根本就沒有當兵的人存在,而是一個很大的工人宿舍區。(原本是復興軍在復興城外的營房。因為復興軍規模的擴大,現在已經興建了新的營地。原營地被劃給工業處,作為工人宿舍了。)他的兒子陳大就住在這個地方。
陳家灣離復興城才十里地,所以,走到大營房的時候,陳保生身上的力氣還很充足。因為他知道這個時候兒子和兒媳肯定都在廠子裡上班,沒有在家。所以,他就徑直離開大營房,朝城裡走去。
不過,有一個事情,一下子讓陳保生停住了腳步。因為他突然產生了想去看看熱鬧的衝動。
陳保生想看什麼熱鬧呢?他想看看城外火車站裡的火車。因為上一次陳保生進城的時候,他的大兒子就領著他來火車站看了一次熱鬧。火車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一直念念不忘。
看看日頭,時間還很早。摸摸肚子,力氣還很足。陳保生決定,在進城買帽子之前,要到火車站再看看火車。
目前,因為乘坐火車的人還非常少,所以,復興會執行的是上車買票的制度。這樣一來,復興會枝江火車站的管理就比較寬鬆。像陳保生這種到火車站裡看熱鬧的人著實的不少。
王書輝最開始是想用現成的火車站管理制度管理車站的。可是,考慮到用火車給老百姓開一開工業化的眼界的想法,復興會才採取了開放式的火車站管理制度。
陳保生站在白線外面,看著火車從眼前“飛一樣”(對他來說)開過,一直張著自己的嘴。不過,對於自己旁邊一個人說的“這火車趴著跑都這麼快,要是站著跑得有多快”的話,陳保生心裡是呲之以鼻的。
在陳保生看來,火車之所以是火車,那是因為火車是使用火輪馱著走的。那自然是越多的火輪在地上,火車才能跑的越快。對於這種把火車當成人來比較的想法,陳保生是暗暗嘲笑的。
。。。
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
“有些同志覺得我們對老百姓管的太多。【閱】有些同志覺得我們對老百姓管的太少。我要告訴大家,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我們復興會有兩個身份,一個身份是領導和組織人民進行革命的革命者。一個是執行政策,制定政策的服務者。可是無論是哪個身份,都讓我們必須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而不是像那些的當官的那樣,是在管老百姓的。”
“無論是作為革命者,還是作為服務者,我們都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看待問題。你們坐在那裡,空口白牙的和我說什麼太多太少的話,我是不會聽的。你們想要證明你們的觀點,就必須走到外面,走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做調查研究。然後,拿著調查研究出來的詳細的資料,準確的資料,來和我談問題。”
“我們復興會制定的一切政策、制度和規矩,都必要做到實事求是。沒有這個前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