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頁)
作所為,已經讓陳立越來越感到到反感了。
就比如說現在吧。李來運到了麻袋廠的門口,並沒有直接的就進入麻袋廠。而是在收發室向收發員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工作證之後,李來運翹著二郎腿坐在收發室的椅子上說道:“你去告訴你們廠長,肅委會的幹部李來運來了。他是怎麼搞的,也不派人來迎接一下。”
收發員對於李來運的所作所為並沒有像陳立那樣驚訝。他笑著給李來運和陳立泡了兩杯茶,然後就小跑著出去找廠長王清泉去了。
李來運看到陳立目瞪口呆的神情,用一種過來人的口氣對他說道:“小陳同志,你是不知道的。低下這幫幹部最是油滑了。你要不拿出上級幹部的架子壓住了他們,他們就會在心裡小看你,一點兒都不會害怕你。你說說,我們這些肅委會的幹部,要是下面的人都不害怕我們,我們的工作還怎麼幹啊”
陳立不知道李來運是怎麼弄出這種“神邏輯”的。肅委會的幹部也好,普通的幹部也好,無論是幹部也好,還是工人也好,最主要的事情是要把工作做好。想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須做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就必須對實際情況進行清清楚楚的瞭解和認識。李來運突然把架子端起來,故意的和被調查者之間拉開距離,怎麼可能會對工作有幫助呢。
李來運明顯的感到了陳立對自己說法的不認同。他苦口婆心的對陳立繼續勸說道:“小陳啊,你要這麼想這件事情。我們是來麻袋廠調查問題的。如果麻袋廠的人,發現我們對他們客客氣氣的,他們是不是就會認為我們和他們是站在一起的。”
“這樣一來,工人會怎麼想,他們會認為我們不會好好的調查麻袋廠的問題,他們會認為我們和麻袋廠的幹部有什麼勾連。我在這裡擺架子,也是為了取信麻袋廠的工人們嘛”
不好好的向幹部群眾請教了解,反而擺出一副當官兒的派頭來,才能取信群眾。陳立真的不知道這個李來運的腦袋裡是怎麼想的了。
突然間,李來運的嘴臉讓陳立想起了小時候,到自家店鋪裡收“規矩銀子”的衙門差役的樣子。想到了這裡,陳立猛然間發現,自己在肅委會工作中發現的第一個需要整肅工作作風的物件,居然就是自己的這個前輩和同事,李來運。
。。。
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
“前兩天有幾個同志對我說,老師,咱們肅委會總是把自己人抓出來,還要在群眾面前宣佈他的罪行,搞公開審判。【】。しw0。這樣一個勁兒的把問題暴露出來,群眾會不會認為咱們復興會里全是壞人,導致我們復興會的威信下降呢。”
“我當時聽了這話,感覺是哭笑不得的。我當時就對這些同志說,你們也太不相信群眾,太低估群眾的智商了。”
“我現在問大家個問題。一個革命黨、執政黨,是不停的往外抓壞人,會給別人一種這個政黨裡的壞人很多的感覺。還是一直吵吵自己是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然後遍地都是貪官汙吏、特權階層,人民群眾的利益到處被這些貪官汙吏、特權階層們掠奪侵害,最後因為實在是貪官汙吏和特權階層太多,以致於不抓出一批人來,這個政黨的穩定性都不能保證了,才抓出一大批人來,才會讓別人覺得這個政黨裡的壞人很多呢”
“有的同志可能會說了,我們復興會現在也不是老師你說的那種情況啊。廉潔奉公,一心一意的為人民群眾的利益努力工作的人,還是大多數的啊。”
“我這就要問大家了。大明王朝是在今天才變成這樣的麼。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一個當官的貪汙了十兩銀子就要剝皮萱草。一個鄉紳欺壓了老百姓,就會被老百姓綁著進京。當時的當官的,每天都活在兢兢業業之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敢欺壓老百姓。可是,現在兩百多年過去了。整個大明朝,到處都是貪官汙吏和掠奪壓迫民眾計程車紳了。”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是從量變導致了質變的。就以大明朝為例,過去的兩百年間,大明朝的貪官汙吏和土豪劣紳,是個不斷的增加,在進行數量積累的過程。這種數量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大明朝的整個上層,就產生了質變。大明朝的統治階級,就是這樣不斷的從朱元璋那個乞丐出身的關心老百姓利益的統治階級,變成了一個以鎮壓百姓、欺壓百姓、掠奪百姓為自己的本職工作的統治階級的。”
“貪汙,消極怠工,官僚主義的這些問題,是永遠也不會從我們復興會這個組織中絕跡的。這是個很客觀的現實問題。所以,我們為了保證我們復興會的革命性、先進性,一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不變質,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