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第2/4 頁)
作為曾經的豐臣秀吉手下的大將,能夠在倭國侵略朝鮮的戰爭中擔任先鋒的同時還能擔任外交官員和大明使臣談判的小西行長的後人,天草四郎一方面對於德川幕府毫無忠誠心,另一方面對於中國的強大有著明確的認識。
天草四郎當初選擇信奉天主教的原因,也絕對不是因為他是什麼聖童,不過就是他在長崎生活的時候接觸到了荷蘭人的先進醫術(相對於倭國人而言),為了能夠在北九州地區的武士和浪人中建立威信,為了能夠學習到先進的西洋醫術,天草四郎才皈依了天主教的。
所以對於天草四郎這個少年人來說,天主教並不重要,因為島原義軍中信仰天主教的也只有幾十個追隨他的北九州地區的破落武士和浪人。大部分百姓參加起義的原因,單純的就是因為島原藩對百姓的壓榨太過嚴重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島原地區擊潰了十幾萬幕府大軍的天草四郎,現在已經是具備了能夠和整個倭國最大的封建統治集團德川幕府抗衡的能力了。反正不管怎說,在島原義軍打敗了幕府大軍之後,北九州地區的大名們都派出使節向天草四郎示好。他們很害怕天草四郎攜著這場大勝的威風對曾經為幕府軍提供便利的他們進行報復。
在島原大勝之後,整個北九州地區的大名們可以說都匍匐在了天草四郎的威風之下了。
但是天草四郎本人是非常清醒的。他從心裡往外都明白,如果沒有中華上國的支援,沒有中華上國幾乎是半賣半送的給他提供的糧食物資和武器,特別是如果沒有中華上國直接派出武裝人員訓練那些破產造反的農民的話,想要在和十多萬幕府大軍的戰爭中獲勝是根本就沒任何可能的。
因為他根本就不可能臣服幕府,因為他和德川幕府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有著清醒認識的天草四郎在第一時間裡上書中華帝國政府,向中華帝國請求歸附。
外國地區請求歸附中國,這在中華人民民主帝國成立之後還是第一次。要知道,中華帝國在對外問題上是非常強硬的。一般來說,只要是在中國曆朝歷代的史書檔案中記載的,曾經向中國稱臣納貢的國家,在中華帝國成立之後,都被中華帝國單方面的認證為中華帝國的藩屬國了。
中華帝國在肅清了南中國海地區的所有西方殖民勢力之後,就在原來的西方殖民者佔領的土地上建立了租借,和當地的土王和蘇丹們簽訂了對於他們來說很有利的,比西方殖民者公平的多的各種租借條約。
也就是說,在對外關係上,中華帝國的政策都是單方面的,藩屬國方面都是被動的。所以像天草四郎這種找靠山主動歸附的情況,還是相當新鮮的事情。
對於中華帝國來說,實際上因為那些所謂的藩屬國,除了已經被全面滅絕上層的朝鮮,還有琉球、南北安南、緬甸、南掌、暹羅等幾個有限的國家是有著比較完備的政權體系的國家以外,大部分都是那種非常落後的原始部落水平的小國家。所以中華帝國在外交方面並沒有採取那種真正意義上平等互利的外交方針。
總的來說,中華帝國對有完備政權體系的國家,採取的是在維持宗藩體系的基礎上,和這些國家簽訂明確的,以軍事實力為基礎的,維護中華帝國在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等方面特權的條約檔案的形式。
對於那些沒有完備政權體系的國家,採取的是在維持宗藩體系的基礎上,直接在當地建立軍事和經濟基地的方式。
因為復興黨目前還是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國內建設方面,所以總體上說,復興黨在外交上採取的是繼續維持宗藩體系(為以後的吞併和佔領打基礎)和保持全面的無關稅自由貿易(商品傾銷)的總方針。
對於倭國的問題,中華帝國原本的想法是對整個九州島和四國島進行吞併,然後將這兩個島子上的幾十萬不到百萬的倭國人進行簡單的訓練之後,就投放到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作為消耗品,開發當地的土地和資源,為以後的中華帝國的移民工作鋪路。
所以在收到了天草四郎的歸附請求之後,中華帝國復興黨‘中央還專門對於這個問題的進行了討論。
最後在復興黨‘中央決定,如果天草四郎能夠接受復興黨的土地改革政策,在中華帝國的指導下對島原半島進行全面的土地改革的話,那麼中華帝國可以同意天草四郎的歸附請求。
島原地區有多窮,島原半島上的土地有多麼貧瘠,從後世的島原地區的人口規模上就能看出來。
在後世裡總人口將近一億三千萬的倭國,作為發達的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全面工業化了的國家,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