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第3/4 頁)
規模不算特別大的,但是在中華帝國的造船領域中培養出了大量的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枝江造船廠。
雖然這家企業現在的規模連臨近它的武昌造船廠都比不上了,可是這家以生產千噸級以下的內河蒸汽動力艦船為主的企業,仍舊是復興黨造船企業中的元老。
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王書輝領著一幫明朝土著,依靠著現代社會的智力支援和裝置支援,終於在十七世紀的中國建立起了至少可以達到而且超越清朝末年水平的近現代造船工業。
到西元1638年,復興黨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體系完整,自給自足,能夠獨立發展和生產的現代化造船工業體系了。
在中華帝國的幾千萬工業人口中,總人數三十多萬的造船工業,是具有高階技術工人和工程師最多的工業領域(三級以上技術工人超過百分之六十,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初級工程師兩千多人,六十七名中級工程師,一百二十九名大專院校畢業生。),是工人文化素質最高的工業領域(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工人透過了小學文憑考試,超過百分之三十的工人透過了初中學歷考試。百分之百無文盲。)。
就是在這種的條件下,中華帝國的造船水平高速發展,早早的實現了造船工業的模組化(雖然水平很低)。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生產鐵肋木殼船的中國了。到西元1638年年初,整個中國的艦船,基本實現了四個海軍軍區(北中國海軍區、東中國海軍區、南中國海軍區、西中國海軍區),十六支海軍艦隊主力軍艦的鐵殼化。
一級戰艦平均排水量超過四千噸,二級戰艦排水量超過兩千噸。所有輔助性軍艦(包括運煤船、運兵船、維修船、補給船、通訊船等)都是統一的全蒸汽動力的大型鐵肋包鐵船。
其中體現了中華帝國造船工業最高水平的鐵甲艦隊,中華帝國遠海艦隊的主力艦“七大聖”戰列艦(以《西遊記》裡的七大聖,平天大聖、覆海大聖、混天大聖、移山大聖、通風大聖、驅神大聖和齊天大聖命名的七艘軍艦),更是全部都是鋼鐵結構的,標準排水量超過四千噸的鐵甲艦(可以看成是等比例縮小的,裝甲很薄的,艦炮口徑很小的,假冒偽劣版的定遠鎮遠)。
雖然因為軍事工業的發展沒有追上造船工業的腳步,目前採取先進的旋轉炮塔的鐵甲艦使用的仍舊是雙聯裝的最大口徑只有200毫米的火炮。但是中華帝國的造船技術已經非常的發達了。
在民用船隻上,中華帝國的民用船隻更是越造越大,甚至出現了排水量達到7000噸的全蒸汽動力鐵肋木殼結構包鐵結構的專用移民船。
而現在在全世界範圍內正在進行著世界貿易的中華帝國的武裝商船,更都是使用風帆和蒸汽混合動力的平均排水量四千到五千噸的貨運輪船。
目前止步於印度沿海的西方殖民者之所以會乖乖的在中華帝國的面前低下狂妄的頭顱,那些在印度洋沿岸隨處可見的四五千噸的全副武裝的武裝商船,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的。
要知道看到這些比本國最強大的戰艦還要先進還要強大無數倍的巨大商船之後,西方殖民者是根本沒有辦法產生任何的違抗中華帝國意志的想法的。
而那些南中國海地區的中華帝國的藩屬國之所以都乖乖的和中華帝國簽署了各種藩屬條約,也都是因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鉅艦大炮”下的“正義”。
畢竟,嘴上說的禮義廉恥文明進步,和在“鉅艦大炮”的陰影下宣揚的禮義廉恥文明進步,完全是兩個水平上的說服力。
華夏4335年,西元1638年6月,中華帝國應藩屬國雲仙王國的請求,對德川幕府開展的“亞洲共榮”行動正式展開。
執行這次行動的主力艦隊是中華帝國遠洋艦隊。不過這支總共有十二艘軍艦和大量後勤船隻組成的艦隊,只有一艘主力艦是中華帝國遠洋艦隊最新列裝的七大聖級戰列艦。因為中華帝國遠洋艦隊的七艘戰列艦裡,只有這一艘是能夠比較好的正常執行的戰艦。
中華帝國造船工業的發展速度雖然很快,但是對於生產製造這種近現代水平的“高科技”產品來說,還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的。
因為對於這種全新設計的軍艦生產還不那麼熟練,所以就造成了七艘採取最新設計的戰列艦裡面,只有“齊天大聖號”戰列艦順利的透過了海試和實戰演習。其他六艘軍艦在海試和演習的過程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覆海大聖號”戰列艦在第一次海試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可怕的事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