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分物體在冷卻過程中自行收縮。地球內部物質冷卻收縮後,地球外表冷卻收縮形成皺痕,就像水分充足的蘋果在失去水分之後產生的皺痕一樣。形成現在的模樣。喜馬拉雅山脈就是這樣形成的。當然,具體的形成過程要比想象的複雜得多。
“地球四面體”假說
有人在地球收縮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地球四面體”的假說,來解釋海洋和大陸這種奇怪的現象。他們找了一個充滿氣體的軟皮球當作假想地球,然後將皮球中的空氣放掉,使皮球逐漸變扁。結果皮球的表面在收縮以後產生了凹陷,這種凹陷被稱之為四面體凹陷。於是,人們推斷,這四面體的4個面就好比是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而4個面的交點處形成的4個頂點,則好比是我門所指的大陸部分。即:歐亞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和南極澳大利亞大陸。
這種地球四面體的假說,只是由地球的表面現象的簡單推測而成。地球冷縮時所具備的具體條件,遠比這要複雜得多,所以它現在還只是假說,未能得到普遍承認。
………【21、神奇寶物夜明珠】………
夜明珠,顧名思義,就是夜間能發光的珠子。珠子到底是指珠寶碧玉,還是古人傳說的鯨魚目?還是近代地質學家所研究的自然界中的少數幾種礦物?它們要接受外界刺激才能發光,還是本身就有發光的性質?關於它們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是否具備奇異的特性,目前仍然是一個謎。
關於夜明珠的種種說法
我國許多古籍中記載一些夜間發光的珠寶璧玉。而古人也曾傳說夜明珠就是鯨魚目。相傳慈禧太后口中含有一顆碩大的夜明珠。近代一些科學家也認為,夜明珠可能是幾種特殊的寶石礦物,這些礦物在受到外界能量刺激時能產生髮光現象。日本寶石學家鈴木敏在《寶石志》中寫道,日本的夜明珠是一種特殊的紅色水晶。英國當代學者李約瑟認為夜光壁就是螢石。我國也有人推測,古人將那些白天接受陽光曝曬夜間即能放光的寶石加工成圓柱形或其他形狀,即為古今中外傳說或史書記載的夜光壁或夜明珠。發現於我國廣東的淺棕色的螢石證實了夜明珠的存在,但是這些放光的礦物需要實現接受外界的能量刺激,有悖於史書記載。而夜光壁、夜光杯的說法,更無從考證其有無。
夜明珠發光的原因
儘管關於夜明珠的說法眾說紛紜,但是現實並沒有一種物質可以證明有不需外界刺激便可以發光的寶石的存在。相反,自然界中少數幾種礦物,如某些含雜質的金剛石、磷灰石、重晶石、螢石、百五礦、鋯石和水晶等,在受到外界能量刺激,如加熱、摩擦、通電,以及紫外線、X射線或陰極射線等短波光的照射,會產生髮光現象。發光的機理可以解釋為物質內部由於化學元素衰變過程引起的能量的變化或者物質受外部能量的激發而導致物質內部結構的變化。
………【22、千奇百怪的石頭】………
世界上有許多奇怪的現象,即使是沒有生命的石頭,也給我們帶來神秘的禮物。究竟有哪些奇怪的石頭呢?在我國,可稱為巧石怪石天然陳列館的黃山,怪石是怎樣的景緻呢?產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世界範圍內的“怪石”
在前蘇聯,有一塊藍色、直徑近1。5米、重達數噸的石頭,300年來不斷地移居地方。在美國內華達山脈東邊的“死谷”中,許多石頭都可以自由“走路”。我國貴州省有一塊橢圓形石頭,可以自行增減重量2公斤左右。印度西部的一座神廟前,有2塊各種90公斤左右的“聖石”可以隨著人們的喊聲彈跳起來,升到約2米的高度。日本有一種石頭,不論昆蟲還是飛鳥,只要接觸到這種石頭便會死亡,所以被稱為“殺生石”。西班牙有一塊“哭泣”的岩石,每當晴天的傍晚,它就會發出女人低聲飲涕的聲音,持續一二分鐘。中美洲中部的一些地方,卵形的石塊經過一夜便會出現神秘的紋圈,這些紋圈經太陽曬過在下午就全部消失。這些奇怪的石頭產生的原因都無從解釋。
黃山的“怪石”
相比之下,我國黃山的怪石雖然怪,但只是形態的別緻。其形成原因可沒有上述石頭的晦澀。黃山地區為黃岡巖體。由於長期受到內外因素的作用,巖體沿著垂直斷裂,長期崩落風化,大規模處,形成了眾多的陡峭群峰;規模較小處,花崗岩巖體被風化成石柱、石林、而沿立方體或長方體節理風化形成渾圓或帶有稜角的“石蛋”。這些石峰、石柱、石蛋,因巖體和風化條件的差異又導致形態各異,千奇百怪。最終形成了黃山最為奇特的景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