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橘色的縱向線條,眼窩通常呈現綠或紅色,有些雄體的體色呈現亮綠色,還有的是令人目眩的天藍色,因而可稱是最美麗的變色龍之一,也是寵物愛好者的最愛之一。
能夠爬樹的動物很多,主要靠銳利的爪。樹蛙、雨蛙爬樹,是靠它們的指、趾尖端吸盤裡的分泌物。壁虎卻不同,它能在光滑的牆壁和玻璃上爬行,主要靠前肢和後肢的指、趾。它前後肢的每一個指、趾上,都有一褶一褶的瓣,形成一條條深溝。壁虎依靠這些瓣膜,能增加指、趾與光滑面之間的摩擦,同時它還有吸附的能力,足以吸附住物體,因而它能夠在光滑的牆壁或屋頂上自由地跑來跑去,甚至在玻璃上也不會滑倒。但也不是絕對不會落下來的,不過,即使它跌落下來,也不會摔死。
變色龍又叫避役。變色龍是一種能根據環境改變體色的動物,這種動物屬於爬行類的變色龍科。在熱帶地區,大約有80多個種。最小的僅有3厘米長,而最大的則長達60厘米。所有的種類都能根據環境變換體色。
變色龍隨環境變換的體色,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色。因為它缺乏和敵人作戰的武器,所以就形成了身體變成和環境一樣的顏色的本領,從而躲避敵人的攻擊。變色龍隨環境而改變的體色,不僅能迷惑敵人,而且還有利於捕捉食物。當昆蟲之類的東西沒覺察而靠近它時,它就用長長的舌頭迅速將其捲入口中吃掉。因此,變色龍的變換體色,具有兩重性,既具有防禦保護自己的作用,又具有進攻麻痺獵物的作用。
變色龍體色的迅速變化,在有些情況下是受光線的強弱和氣溫的高低控制的,受外界的光和氣溫的制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受腦的控制。就是說,大腦中樞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後,透過神經把指令傳到面板,體色突然改變過來。以改變膚色來逃避危險。
………【43、雌雄孔雀開屏有差異】………
孔雀,又叫藍孔雀,生活在印度和斯里蘭卡。中國孔雀和印度孔雀的樣子差不多,只是中國孔雀的外型稍小一點。但它們頭上的羽冠不一樣,中國孔雀的羽冠像一把*的鐮刀,而印度孔雀的羽冠像一把展開的摺扇。
從前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長著漂亮羽毛、會開屏的孔雀,一定是孔雀公主。事實卻不是這樣。
雌孔雀跟雄孔雀站在一塊兒,很不相稱。雌孔雀全身的羽毛是灰褐色的,點綴著不規則的暗色斑紋,像是個灰姑娘。而雄孔雀則像個漂亮的白馬王子,它頭上長著6~7厘米的羽冠,面部露出金黃色和天藍色的色澤。在豐滿的綠色羽毛上,鑲嵌著黃褐色的橫紋。特別讓人喜愛的是它那像裙帶一樣整齊的尾羽,每枚尾羽上都有寶藍色的眼斑依次雜湊著,兩邊分披著的小羽枝,像一根根金綠色的絲帶,閃爍著古銅色的光澤,被人稱作“天使的羽毛”,跟傳說中的鳳凰羽毛比起來,一點兒也不遜色。
凡是到動物園遊玩的人,都會被雄孔雀華麗的羽毛所吸引,特別是雄孔雀開屏的時候,只見它展開漂亮的尾羽,如同一把巨大的碧紗宮扇,又像是一面錦緞般的屏風,更加吸引遊人的注意。
那麼,孔雀為什麼要開屏呢?
有的動物學家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應該先了解孔雀在什麼時候開屏最多。
每年的4~5月間,是孔雀開屏最多的時候,同時也是孔雀的繁殖季節。德國動物學家梅克肯定地斷言,孔雀開屏是求偶的需要。透過對孔雀生活習性的長期觀察和研究,他曾不止一次地發現,每到繁殖季節,雄孔雀的羽毛就會煥然一新,在山腳下開闊的草叢或者小溪,豎起美麗的尾羽,然後展開自己華麗的彩屏,緊緊跟隨在雌孔雀的身後,得意揚揚地走來走去,而且還不時翩翩起舞,向雌孔雀求愛。我國的動物學家也認為,雄孔雀的這種動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動物本身*腺分泌出的性激素刺激的結果。隨著繁殖季節的過去,這種開屏現象就逐漸消失了。
但另一些學者認為,孔雀開屏以後,張開的尾羽上許多豔麗的“眼點”,是用來迷惑、嚇唬敵人的,這樣一來,孔雀就不容易被敵人捉住了。他們指出,孔雀開屏的目的,就是告訴要捉它的敵人:“我可不是一般的鳥,不要打我的主意!”如果敵害被它的形象迷惑住了,雄孔雀就趁這個機會逃走。
我國的動物學家也認為,遊客鮮豔的服裝和大聲談笑,也可以刺激孔雀,引起它們的警惕和戒備。這時候的孔雀開屏,也是一種示威、防禦的動作。
………【44、鳥類遷徙不迷航】………
地球上已知的鳥類有8000多種,大多數鳥類每年到了一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