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在昌都地區段河長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積2。3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957。3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01。9億立方米(巴塘站)。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徵可以德格縣白曲河口和馬塘縣瑪曲河口附近分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為峽寬相間河谷段,中段為深切峽谷段,下段為峽谷間窄谷段。
千百年來,萬里長江第一彎使古今中外到過此地的人都困惑不解,即便是世世代代居住於此的江民們也不知道這彎是怎樣形成的。
縱觀古今中外所有河流,無不是彎彎曲曲的。為什麼所有河流都會是彎曲的呢?是由於河水對兩岸的侵蝕造成。侵蝕程度的不同會造成河流彎曲程度的不同。大部分河流總是一條條十分平滑和緩的曲線。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有的河流在它的流程中,可能會產生十分突然的拐彎,金沙江上的大拐彎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關於是什麼原因造就了“萬里長江第一彎”,科學工作者透過對金沙江的河流形態進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下面一些推斷。
一種被大多數人認可的看法是,從前金沙江和怒江、瀾滄江等一起並肩南流,並沒有今天的大彎。在流經它們東面不遠的地方,另外存在一條由西向東流淌的的河流,暫且叫它“古長江”。急湍的古長江水不斷地向西伸展著。時間一長,終於有一天,古長江與古金沙江在石鼓村附近相遇了。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古長江地勢比古金沙江要低,所以滔滔的金沙江水受到古長江谷地的吸引,自然掉頭向東。於是,金沙江就成了長江的一部分。這種現象,在地貌學上叫“河流襲奪”。
“河流襲奪”的意思是說一條本來流得好好的河流;被另一條毫不相干的河攔腰斬斷,把它掠奪到自己的懷抱裡。人們認可“河流襲奪說”的另一個原因是,在今天的金沙江石鼓大拐彎的南方,也就是人們認為的當年金沙江流過的地方,真的存在一條小小河流——漾濞江。
漾濞江的源頭與石鼓的距離相隔不遠,那裡還有一條寬闊的低地。這裡雖然沒有河流,可清晰的輪廓告訴人們,那裡是一種河谷的形態。襲奪說的支持者們認為,古金沙江被古長江襲奪以後,江水雖然被古長江襲奪而去,但是,當年的河谷還在,並且在古口金沙江的下方,仍然殘存著一條小河——漾濞江,那也是古金沙江的遺蹟。
但是,也有人認為大彎的形成與地殼斷裂有關。他們認為今天的金沙江所以會發生這樣奇怪的拐彎,與當地地殼斷裂有關。他們發現在石鼓以下的虎跳峽是沿著一條很大的斷層發育起來的。金沙江在它流淌的過程中,碰巧遇到這條斷層,河流不得不來了一個大拐彎。
不管襲奪也好,還是沿著一條斷裂帶流淌的也罷,當時留下來的遺蹟,已經被無情的風雨侵蝕得面目全非了,再也無法考證了。所以,這兩種意見爭論了許多年,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取得一致看法。
………【73、錢塘潮湧有無規律】………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東注入杭州灣,流入東海。錢江湧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錢江湧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觀潮始於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於唐宋(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錢塘江河口和杭州灣位於北緯30度至31度之間。從天文因素來說,南岸灣口附近屬非正規半日潮,其餘部位的潮汐均屬半日潮,即一日有兩次潮汐漲落,每次漲落歷時12小時25五分左右,兩次漲落的幅度略有差別。
因此說“一年一度錢江潮”的說法是不科學的。這種說法容易給不瞭解真相的人一個錯覺,以為錢塘江潮一年只有一次觀潮的時機。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每個月都有兩次大潮汛,每次大潮汛都有三、五天適合觀賞湧潮。
陰曆每月有兩次大潮汛,分別在朔(初一)日之後兩三天和望(十五)日之後兩三天,而在上、下弦之後的兩三天則分別為小潮汛。每年陽曆3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太陽偏向北半球時,朔汛大潮大於望汛大潮,且在大潮期間日潮總是大於夜潮;而在9月下半月至次年3月上半月,太陽偏向南半球時,情況正好相反,朔汛大潮小於望汛大潮,大潮期間的日潮也總是小於夜潮。越接近春分和秋分,這種差異越小;愈接近夏至和冬至,這種差異愈大。就全年而言,則以春分和秋分前後的大潮較大。至於這兩個時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