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3/4 頁)
啪”地一聲將符良吉的奏章丟在桌子上,怒道:“簡直視帶兵打仗如兒戲,父皇對他和魯大通如此信重,他二人怎麼敢?”
譚老國師眉毛微動:“殿下息怒,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當務之急是挽回白州的不利局面。”
楊昊御聞言目光有些陰沉,他剛才主動請纓,想叫父親將自己派到白州去督戰。建昭帝沒有允許,可二弟楊昊儉就有這樣的機會。
建昭帝還為二弟和譚家牽線搭橋。譚瑤華同白文瑞的女兒訂了婚,這意味著什麼,沒有人比楊昊御更清楚。
封自己一個孝王,來日向楊昊儉那小畜生俯首稱臣,他怎麼甘心?
更何況就是退讓了,那小畜生也不會放過他和母妃。
這一年多楊昊御食不下咽,坐立不安,充滿了危機感,哪裡還有心情尋歡作樂。
譚老國師不知道楊昊御已經將他劃到老二一夥,並且轉過了這麼多念頭。
他一直在掂量接下來缺兵少將,魯大通和符良吉又兩不相讓,該向皇帝進言,派誰去白州收拾殘局。
論對白州的熟悉和帶兵打仗的本事,紀南棠無疑最為合適,可建昭帝先前就將他丟在了一邊,符良吉又是他的恩師,這會兒怕是更有顧慮。
旁人,還不如白州那兩個,派個不知兵的去,只能是雪上加霜。
半個時辰之後,建昭帝頭疼的症狀稍有緩解,叫了三人進去商量,直到大半夜頭疼再次發作,這次直疼得要死要活,驚動了譚皇后,才暫時作罷。
楊昊御非要留下侍疾,譚老國師和銘王楊安會合了等在外頭的家裡人各回府邸。
如此原定中午譚老國師同學生們見面的事只好延後。
譚老國師也想等等看,看建昭帝會不會改變主意,白州眼下無異於龍潭虎穴,只派一些學生過去委實叫人放心不下。
他是老了,可他五個兒子還都年富力強。就是他們不能去,玄音閣也有很多不管實力還是資歷都拿得出手的師長。
譚老國師去了趟宮裡,就沒有了見大夥的意思,文笙擔心有變,她的隊長之職還沒有最後一錘定音呢。
這時候能同她敞開心扉商量的,只有將軍府這邊的人。
“將軍,朝廷接下來會派您去收拾白州的爛攤子不會?”
從文笙的角度講,她自是巴不得紀南棠被派到軍中去主持大局。
樂師在兩軍陣前能做的實在太少了,就算她做為五十人的隊長,也要受制於主帥,要是去了白州還要聽魯大通的命令,要救李承運文笙覺著實是希望渺茫。
“等訊息放出來看看皇上到底屬意何人吧,若實在不行,我便進宮一趟,主動請戰。”
紀南棠有些鬱郁,他在白州駐紮多年,對那裡的百姓頗有感情,紀家軍也有很多就是在當地招募入伍的。
如今白州大半失守,他辛辛苦苦建下的海防全部被推平,心血毀於一旦,相當於不知多少部下都白死了,這股氣他憋在心裡已經一年多了。
為將者合該征戰疆場,馬革裹屍。紀南棠十餘年馬蹄踏過烽火狼煙,此次回京再接觸朝廷裡勾心鬥角的那些破事,看得越清楚。心裡便越是厭煩。
杜元樸的看法頗為悲觀:“白州這一敗,符大人和廷國公多半要在聖上面前打口水官司,將軍是符大人這邊的,聖上怕是不會叫您參合,就算去,也會派尊大佛在上面壓著您。”
文笙覺著杜元樸所慮不可不防,她打算去找譚瑤華探探口風。
譚瑤華自從與白家小姐訂了親。不,應該說是自從那回跟她提親被拒,同文笙見面的次數就明顯少了。
不過這件事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文笙無心管他是不是避嫌,隔了兩天打聽到他在國師府,找上門直接遞帖子求見。
也就是這兩天的工夫,白州這場大敗仗在大梁朝野引發了軒然大波。
訊息不知道怎麼洩露出去的。在老百姓中間越傳越離譜。到最後竟然變成朝廷二十萬人馬全軍覆沒,屍體把山谷都堆滿了,即使是帶兵的將領也未能倖免,現在大批的敵軍已經殺出白州,奔奉京而來。
老百姓恐慌,連文武百官都覺著朝不保夕,要大難臨頭了,更不必說家裡有人當兵去了白州的。在街上走一走,幾乎是隔幾戶就能聽到哭聲。
朝廷裡建昭帝也是焦頭爛額。
魯大通派快馬又送了一道奏章來。
這一次與之前的內容不同。裡面竟然夾了兩封書信。
一封出自敵方主帥之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