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4 頁)
這些包著菠蘿頭的阿三們威風抖擻。
槍聲是在駐印軍行進中響起的,對地形的熟悉幫了當地人大忙,一小股一小股的反抗勢力,分別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對“遠道而來”的軍隊發動襲擊,槍聲紛雜,漢陽造和老套筒的槍聲混在一起,日本年式步槍特有的聲音格外清晰。
“日本槍?”
英國軍官皺眉,雖然日本是英國養在亞洲的一條狗,但這條狗是不是如表面上聽話,英國人心知肚明。
一直叫嚷著脫亞入歐的日本人,對擴大領土,侵佔他國的野心從未消失過。只要不觸動自己的利益,約翰牛並不在意日本的槍口指向誰,但若是這條狗打算反咬主人一口,該怎麼辦?或者說,這條狗打算換個主人,該怎處置?
英國人開始陰謀論了。
雖然當地人打了駐印軍一個措手不及,但實力上的差距仍相當明顯。
隨著炮聲響起,反抗軍的槍聲變得稀疏起來,英國軍官抽……出了指揮刀,隊伍中的幾個鼓手敲起了鼓點,包著菠蘿頭的印度兵以密集隊形衝向了已經…暴……露…藏身處的敵人。
這裡遠離歐洲在戰場,駐印軍的戰術還停留在拿破崙時期的密集衝鋒階段。
戰鬥結束得很快,除了逃跑的和被打死的,駐印軍抓獲了十一名俘虜,從他們手裡收繳的武器可謂五花八門,有華夏生產的老套筒漢陽造,有日本生產的村田步槍,有法國的夏斯波,甚至還有幾桿英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被淘汰的老式步槍。
這讓英國指揮官很難判斷武器的出處,但無論怎麼想,最有嫌疑的都是華夏人和日本人!
俘虜們起先不肯開口,當他們被狠狠的揍了一頓之後,終於有人撐不住了。
一個流著鼻血,被打斷了兩顆門牙的當地人,顫抖著聲音說道:“只有頭領和他身邊的人知道槍是哪裡來的。”
“很好。”一名英國軍官走到這名開口的俘虜面前,對隨行的翻譯說道:“問出他們的頭領藏在哪裡,我可以饒恕他的性命。”
翻譯將英國軍官的話告知跪在地上的俘虜,俘虜立刻說,他知道,他願意帶路!
軍官滿意了,下令十五分鐘後軍隊出發。
“這只是一次乏味的旅行。”
對這些駐印軍中的英國人來說,比起在歐洲戰場上的同僚,這樣的戰鬥簡直和一場遊戲沒什麼區別。
可常言道,粗心大意是要吃大虧的。
行進的駐印軍絲毫沒有察覺到,他們正被那個貌似“軟弱”的俘虜帶進一個死亡陷阱……
越南和緬甸的戰鬥開始後,雲南督帥龍逸亭和廣西督帥唐廣仁接連給京城發了電報,請示一旦被對面的戰鬥“波及”,該如何處置。
接到電報的樓大總統一呲牙,還真是兩根老油條!
“回電,告訴這兩個老兵痞子,子彈飛進家裡,你說該怎麼處置?”
龍逸亭和唐廣仁從電報室出來,嘿嘿笑了兩聲,隨即下令,一旦有子彈飛過來,就視為對華夏的進攻,馬上予以還擊!
命令下達後,從老兵痞子到小兵痞子都很興奮,摩拳擦掌,等著“反擊”的機會。可讓守在邊境的兵哥們鬱悶的是,等了兩天也沒一顆子彈飛過來!
“這想撿個便宜都撿不著啊。”一個兵哥低聲嘟囔了一句。
“便宜是那麼好撿的?”另一個兵哥說道:“耐心等著吧!“
就像龍大帥說的,緬甸那邊可有一塊地盤本來就是他們的,好不容易有這麼個機會,不抓緊了,難不成要眼睜睜的看著到嘴邊的肥肉掉地上?
東南亞的反抗運動在殖民者的眼中成不了氣候,他們現在的主要關注點仍在歐洲戰場。
十二月底,協約國和同盟國都已經制定好來年的作戰計劃,交戰雙方都希望能打破持續至今的僵局,他們在1916的作戰計劃,全部進攻為主。
不同的是,協約國的首腦們一直沒有就發起進攻的具體時間按達成一致,而且錯誤的將牽制東線和南線戰場德軍的重任交給了義大利和俄國。在兩國拖延德軍的進攻腳步時,英法聯軍將在西線對德軍發起進攻,一舉殲滅敵人!
向來喜歡插盟友一刀的義大利,外強中乾,沙皇的統治搖搖欲墜的俄國,真能承擔起此等重任?
或許只有當事實擺在眼前,協約國的其他成員才會知道。
同盟國的作戰計劃幾乎與協約國同時出爐,相比起成員眾多,首腦也多的協約國,同盟國的行動力和執行力就要快得多。實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