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件事,蘇士貞聽了蘇瑾的建議,全權交給張荀打點,他不過是個十八九歲的小夥計,乍然得東家如此重任,自是感激不盡,每日象是有使不完地勁兒,坊子不收貨的日子,便早出晚歸,一刻也不閒著。
十來日過去,各村發放出去的半成品已到了該收地時候,張荀要帶著他自招的小夥計去收貨,這二人年歲皆不大,蘇士貞仍舊不放心,便跟了過去。及至傍晚歸來,甚是高興。連連和蘇瑾道,張荀確是個好苗子,日後要多多歷練他,“村子裡的婦人現下農忙,活計做得慢些,不過這十來日,一個村子少地收了一百來雙,多則二百來雙。過了九月,農忙過後,這數量只怕要增五成。”
蘇瑾樂呵呵地笑道,“這麼說這法子可行了。爹爹再給張荀添人手吧,叫他多走幾個村子,楊大哥那邊不還說要替我們發賣鞋子麼?”
蘇士貞心頭甚是暢快,從開始做鞋子到現在坊子落成,蘇家這鞋子的生意甚是順暢,關鍵是這其中遇到的難題,大多在他意識到之前,蘇瑾便提出瞭解決辦法。現在她將鋪子坊子的總帳都兼在手中,將坊子出貨的數量與所賣鞋的數量調停得基本均衡。並不要他多操心一分的心。
當下點頭,“好。人手我過兩日便去尋”過了兩日真叫他尋到兩個老成的夥計,悉數撥到張荀的手下,給他使喚。
日子緩緩到了九月初,討債地人又自陳達慶那裡討來第二筆銀子,仍舊扣下一百五十兩做跑腿費,餘下的三百五十兩付把蘇士貞。
鋪子生意漸好,蘇瑾調停得當,所掙利錢有計劃地投到本錢裡,坊子裡的常用人手已自原來的五六人,增加至十餘人。
冬鞋的樣子已基本確定,這筆銀子來得及時,蘇瑾正好將它投到冬鞋之上。九月初五這日,她算了近日帳目,出了西廂房活動身子。
一邊暗自盤算,這一季的贏利,扣除人工坊子本錢等各項,一雙鞋子的利錢由最初的贏利四五十文,降到現在的三十文左右——這是必然的趨勢,蘇瑾並不氣餒。即便有三十文,一日能賣出百十雙鞋子來,也有近四兩的利錢。一月便是一百二十兩的純利。
現下冬鞋已開始做工,張荀找的村子裡,初期磨合已過,可以列入正常的生產計劃,因而到冬鞋上市銷售地之後,這利錢一日至少要有五六兩。
這個數目雖然比不得丁氏一件皮袍子掙得銀子多,但對蘇瑾來說,已很欣慰了。
正想著,姚玉蓮又來了,進門便笑,“瑾兒妹妹,我哥哥回來了”
“呀”蘇瑾驚喜地將她迎到東廂房,“說是入冬前回來,還真的回來了。你爹孃都擔心壞了吧?這一走可有半年多?”
姚玉蓮笑道,“可不是呢。當初不叫他去,他甚是倔強,總算是平安回來了。我哥哥捎來家銀子,這是早先借你家地,這是兩枝老參,送把你爹爹養身子。”說著將籃子中的物件取出來,推到蘇瑾面前。
蘇瑾忙推那老參,“你哥哥出去一趟不容易,這些叫他先拿去換了銀子好做本錢,須知本錢少的時候,一分一厘也不能亂花,留下做本錢,便能利滾利。”
姚玉蓮捂嘴兒笑起來,“難怪今年沒瞧見你做新衫,原是打的這個盤算。”
蘇瑾點頭,“是呀,現下這個時候合當該簡些。只買些必須的便好。沒用的東西雖有錢買它,買回來卻還是白白地佔了本錢。不過,冬衣我是要置地,我比去年長高了許多呢。”
姚玉蓮上下打量著她,點頭,“是,這半年你象是長高了不少。不再象小丫頭了。”
兩人說笑了一會兒,姚玉蓮突地又扭捏起來,好一會兒才道,“瑾兒,今日我來,一是還銀子,二是有件事想要你幫忙。”
蘇瑾疑惑,“姚姐姐要我幫甚麼事?可是你哥哥回來又要出去?本錢不夠?”
“不是,不是,”姚玉蓮大力搖頭,“他是想立時出去地。可冬上北邊冷得很,雪又大。我爹孃不准他再去。叫他明年開了春再走。是……是我哥哥他們置換來許多皮子和藥材,雖在市面上能賣,終就價錢太低,我想,我想,你與那盛夫人不是熟識,她家也有生藥鋪子和成衣鋪子……”
蘇瑾一愣,隨即問道,“外面給的價確實低麼?盛夫人那裡的價確實高些?你打探清楚了?”
姚玉蓮點頭,“是帶我哥哥出去的人打探地,他說盛記的那裡價比市面上的要高出一成來,而且皮子之類按級收貨,甚是公道。我哥哥他們這次換得皮子皆是好地,若賣到外面去,少賺不少銀子呢。只是盛記一向只跟相熟的遼東商人做生意,貿然上門兒,他們必不會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