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危險的時候也只有一家,這就不太好玩——雖然知道it市場的種種變化,我參與進來之後的變化就未必能和以前一樣了,況且聯想所攜的技術底子普通企業無法企及,真想打壓也未必能吃得了好。
香港聯想到96年就要虧損了,94年贏利還很豐厚,95年記憶體降價,聯想光庫存積壓就虧了上億,這些事我也知道。國內暫時按兵不動,我讓劉明耀儘快召集人才在香港開闢新戰線。劉明耀這次很小心地問我:“我們的戰線是不是有點太長了?”
我不置可否地回答:“相對人才數量來說,是有點長。”
劉明耀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我明白了。”
我知道他是真明白了。
三天之後,太陽電子全國範圍高薪誠聘人才的活動再次展開,我和張小桐都不愛去看報紙了,全是相關報道——公司定期給我們發招聘進度報告,比報紙上的詳細無數倍。
太陽電子如火如荼地招聘著,“太陽紅茶”的銷售那邊也開始亮綠燈,迎來第一個**。
其實就是年底了,年末商戰第一場,碳酸飲料大家喝得有點膩,茶飲料圖新鮮,口味也不差,更重要是相對來說這個更符合中國人對健康的一貫印象。畢竟碳酸飲料之類的還是“邪門歪道”,果汁飲料則太貴,要麼就被疑為“人工色素太重”,種種原因,最後都選了茶飲料。以前我在顧問公司曾做過類似的市場調查,大概能知道為什麼後來幾年裡中國茶飲料市場能從幾個億漲到幾十個億,而且還翻番地往上漲,這些原因都有一些。
既然銷量上去了,宣傳就得跟著往上漲。按照一般的商業定律,銷售利潤的20%為宣傳費用。以這個比例來說,我現在用在宣傳上的那點點可憐錢簡直就是少到不能再少。這也和我以前從事的行業有關,當年給人搞策劃總是追求最小投入最大效果,習慣了。
好比有一次給一個酒搞上市,當時有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是直接僱遊行隊伍把酒送到事先聯絡好的酒店和商場。當時連我在內四個策劃在城市地圖上畫了一天,又親自走了一遍,發現此路不通,消耗金錢時間都太過巨大,於是換了第二種方案。
第二種方案十分簡單,在週末最熱鬧的時段租幾架直升飛機,大白天灑經過稀釋的白酒和橫幅出去。這種花錢相對居然比敲鑼打鼓要少,最終我們選用了這種。
上市儀式當天效果一般,圍觀的人雖多,但大家都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第二天效果開始顯現,幾乎全國的網站和報紙都報道了這個事兒,中國人便有著把各種話題說來說去的習慣,浪費大量糧食灑酒這種行為本身就不容於社會,看起來又氣派,各個新聞態度不一,弄得全國人盡皆知。
之後事就好辦了,等於是別人替我們宣傳,有心的能從新聞裡看出有個新品種的酒上市,而且很似財大氣粗的樣,估計品質和價格當中該有一種可取之處,也有的人能看出在這個市場推廣背後有一個還算可以的策劃團隊在操作,這種公司不管請的是外包團隊或是自己的策劃部都滿有前途。沒幾天業務量開始上升。這就是成功策劃的例子,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僥倖因素。
有過這種經驗,讓我拿錢實打實地去做宣傳,我總覺得有點不捨得。畢竟我們現在還挺窮。
中國的策劃界曾經有個極為牛逼的例子,浙江某集團在一個知名策劃人的勾兌下,以每年近4億的巨資買斷中國大多數地區省級電視臺黃金劇場冠名權,我就不明白,這錢居然還可以這麼花。當年我們說起這個例子的時候都對那位策劃人佩服到死,認為此人定然有說服別人把自己女兒嫁給他的天賦。換成我肯定做不到,全國價最高的廣告標王也沒這麼多錢……
02年末從策劃行業脫離之後我開始極厭惡寫策劃這個工作,這是所有侍候老闆的工作裡最不好玩的一項。如果是讓做工作總結,打預算,或者做報告報表,這些都能忍。問題是策劃行業一般不是直接侍候老闆,跟老闆手下打交道得考慮對方是否會把你的想法拿走佔功,還有對方企業領會你的意思之後不給錢自己去執行,或者執行出現偏差對方要你負擔責任等等等等……前段時間給張小桐寫過的那些策劃是逼到那個份兒上了不能不寫,現在手下有人了,乾脆讓他們寫。
跟魯薇和劉明耀開電話會議,我囑咐他們去手下找些表達能力強的部門主管和經理,一人一人命題作文上來,最好做到互相不知道對方寫的是什麼才好。然後分別把宣傳類的一些命題發下去,讓兩人記下。
劉明耀自己對這些命題也很有興趣,他老人家自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