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生活質量。
銳是精銳。國防上精兵簡政與改進裝備,擁有一種精銳的部隊;企業中進行人事競聘與技術革新,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
。。。
王鐘的報告很長,洋洋灑灑的,整整寫了十張信紙,一萬多字。就七運中國社會會遇到的問題,都進行了大膽的預測剖析。
會上沒有人對王鐘的倡言書做出評論。但是會後,王鍾卻被請到了大內,單獨面見了鄧大人。
“王鍾同志,你的建議書我認真的拜讀了,寫的很精彩,也很精闢。很多問題都是一針見血。在很多問題的看法上,咱們是一致的!”
鄧大人很和藹,請王鍾落座後,笑著說道。
“你提出的很多問題,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我們搞改革開放,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就社會道德淪喪。價值觀扭曲問題,我們想要聽一聽你的想法!”
“鄧公,十年動亂,不僅嚴重的破壞了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更讓中國的文化傳承產生了斷層。滅國不可怕,後人總有復國的一天。但是文化斷層會將一個民族沒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已經滅亡了三個。或者因為侵略,或者因為動盪,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了自己的文化。改革開放後,國外的垃圾思想,拜金主義會像潮水一樣湧入這個封閉的國度。我對祖國的未來很是擔心!”
王鍾來自未來,自然知道那個社會貧富差距,貪汙**,思想墮落的情況有多麼嚴重,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王鍾向鄧大人直抒胸臆,字字發自肺腑。
鄧大人沒有發表意見,只是默默的吸著煙。
王鍾談論的問題,他也想到了,黨內的很多老同志也想到了。但是他沒想到,會如此的嚴重。一個民族若是沒了靈魂,那只是一具軀殼!
沒了信仰,沒了靈魂的中華民族,還是中華民族麼?
若是社會,真的發展到了那麼惡劣的境況,那還是自己改革開放的初衷麼?
王鍾見鄧大人陷入沉思,也就沒再說什麼,靜靜的品著茶。
鄧大人的茶都是特供,全國一年也就幾十斤的產量。王鍾可以說是大飽口福。
“你說的很對,這個問題是我們疏忽了。物質文明建設重要,精神文明建設更重要!”
“所以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教育,傳統文化有糟粕,但是更有精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王鍾接著鄧大人的話題深入的說道。
鄧大人沉思一會後,認真的說道:
“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鄧大人說到興處,站起身形,在文案上揮毫潑墨起來。
“弘揚傳統文化!”
鄧大人的字和別人的和光同塵不同,反而充滿了稜角,充滿了尖銳。就像鄧公的為人百折不撓,也只有這樣的性格,才敢打破“兩個凡是”,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
看著王鍾豔羨的神色,鄧公心中微微一笑,在卷首用小楷題寫:
贈香港代表團王鍾先生
落款
蓋章
小心翼翼的將墨跡吹乾。
王鍾搓著手,有些討好的看著鄧大人。
鄧大人被王鐘的神色逗樂,也沒難為他,將吹乾的墨寶卷起,親手遞給了王鍾。
第五十一章 家居小風水看國家大運勢!
“後生,你是香港的開明人士,也是國家的特殊型人才。你對國家的倡議書,就寫很好。我看,你就在政策研究室掛個名,這樣,一方面你的聲音可以順利的抵達高層。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人民都是一件好事情。有了這個身份,對你弘揚傳統文化也是有幫助的!”
鄧大人雖然是以詢問的口氣,但是王鐘不認為這有商量的餘地。
國家政策研究員,看似是一個虛職,但是卻很重要,不僅可以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論證,還可以直接對話高層,直抒胸臆。
王鍾剛剛收了鄧公墨寶,哪裡有拒絕的理由!
香港代表團知道王鍾出任國家政策研究員一職。
李超人,李兆基,郭炳聯等巨頭當時就表示了祝賀,金堂等人更是在釣魚臺宴會廳為王鍾舉辦了盛大的慶祝晚會。
鄧公的墨寶也在大廳進行展出。期間,有幾個富豪更是給出千萬高價。王鍾全部婉轉回絕。
用金堂的話說,這不僅僅是王鐘的榮譽,更是全香港人的榮譽。
有了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