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3/4 頁)
而是看著遠處關著的一扇紅色的門,開口說道:“今天,我想和各位說說,我個人對於如何打造強勢文化的理解。”
首長秘書一直盯著王不負,不僅開了錄音機,更拿筆做著重點記錄。聽到王不負第一句是這樣的,有些意外。
他們借老藝術家的嘴巴,用犀利言辭直指王不負,就是希望王不負反擊時,雙方的面子都不受損傷。沒想到,王不負沒有接話,而是重新起了個話題。
王不負說道:“我先跳出文化,說一個概念——市場上只有日用品多了,奢侈品的銷量才會增加。在日用品不足的情況下,奢侈品就算存在,也沒有人能夠消費的起。”
這段話裡,完全就是把他自己和會場上的人都割裂開來了。王不負的青瓷科技做的是走量的東西,不是高屋建瓴的藝術品,和座談會上的藝術家們不同。
像是《旺達與巨像》、《旅途》這樣的藝術之作,王不負本人是不會做的。他喜歡打打殺殺、最好有升級線的遊戲,沒有本事做文藝遊戲。
但是,假如遊戲市場起來了,總是會有人為各種不同的受眾人群去做遊戲的。文藝遊戲也會相應而生。最起碼,做《旅途》的那位中國遊戲製作者,就會選擇在中國發布他的遊戲。
王不負說道:“如果某地的絕大多數的產能,都只用於生產奢飾品,然後出售給政府獲利。在民眾普遍需求日用品的情況下,外部的產品就會大量輸入。”
他繼續道:“此時,因為市場的萎縮,奢侈品也會不斷貶值。因為民眾對本土的奢侈品不屑一顧,只會去追捧日用品生產地的奢侈品。”
“……”一幫中老藝術家們都聽得莫名其妙,這是哪裡跑出來的小年輕?在文化座談會上,怎麼講起買賣來了?
因為沒聽懂,所以他們根本沒聽出來,王不負話裡的諷刺意味。
倒是首長秘書聽懂了。國家以前確實如王不負所說,重視培養高階藝術家,“製作奢侈品”。過去計劃經濟時還能維持。現在開放市場,外頭的各種通俗藝術頓時蜂擁而來。結果確實如王不負所說。
原來,王不負的意思,就是說讓國家不要看他有影響力,就試著去控制他,那只是涸澤而漁的行為。
如果放開來,那麼有王不負在前頭衝鋒陷陣,將通俗藝術傳播開來。國家所培養出來的所謂“高階藝術家”,也就更有價值了。
這說法還真新鮮。首長秘書在心中想。
王不負的意思正是如此。
不是說什麼東西,都要有教育意義的。
就好像老百姓去買毛巾,不是為了毛巾上的花紋能給他們帶來生活的希望,而是晚上要擦臉。買牙刷,不是因為牙刷柄的彎曲角度給了什麼物理學的啟迪,而是要刷牙。都是因為實用功能才去買的。
同樣的,他們玩遊戲,也是打算用時間交換快樂。扮演另一個世界的人,或者經歷某種現實中無法出現的體驗。
只有切中要害地提供某種需求,玩家才會把時間花費在裡面。就好像王不負所設計的空戰遊戲,就給玩家提供了“想要出口惡氣,在遊戲裡把美軍戰機打下來”的需求。
王不負說了半天,這才開始說到正題:“至於如何打造強勢文化?很簡單,讓本土市場上,充斥著本地製造的產品就可以了。在不斷地給本地提供產品的過程中,總會有幾種產品迎合了其他市場的需要。從而實現文化輸出的目的。”
王不負並不是在空談,而是在講他的所見所聞。
美國的好萊塢大片,並不是全在中國大賣的。很多電影,在中國只能賺到一千來萬的票房就暗淡離開。但是,每年總會出現好幾部大賣的電影,比如說《阿凡達》這樣的逆天之作,從而完成了對中國的文化輸出。
這背後的原因非常簡單,美國本土市場是個堅固的後盾。只要迎合了美國的觀眾,電影公司、導演一幫人都能生存下去。如果海外市場成功,那麼大賺特賺。如果不成功,大家也沒虧本,還能另起爐灶,重頭再來。
只盯著國外市場做產品的人也有,像是做《巫師》的那幫波蘭人、做《地鐵》的烏克蘭人、做《坦克世界》的白俄羅斯人,確實在國外市場獲得了成功。但這種事情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奇蹟中的奇蹟。不能複製,也不能輸出什麼價值觀。
更多的例子,是以後國內很多小型遊戲公司,專門為國外市場開發手遊和頁遊。始終受制於文化差異的隔閡,從未做出過火爆的作品。
而且,只要失敗一次,就一夜回到解放之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