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2/4 頁)
夠的預備隊隨時作好準備,一有情況立即出動,趕走侵入的敵人。。…。
德軍另一個行動特點是。不論在什麼地方,不管什麼時間,都要建立登陸場。以作為爾後進攻的基地。德軍控制的登陸場的確是很大的威脅。
忽略這些登陸場,或者不及時清除這些登陸場,都是很錯誤的。德軍的登陸場,初建時可能很小,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危害,但是短時間內,他們就可以把它變成危害很大的陣地,不久就會成為難以克服的據點。
晚間德軍一個連佔領的登陸場,第二天早晨兵力至少要擴大到一個團。再一個夜晚就會變成一個裝備了重武器的堅固據點,它可以具備所需要的一切。使它達到幾乎堅不可摧的程度。…。
德軍頭天夜裡建立了登陸場,用再猛烈、再集中的炮兵火力也不能把它趕走。最有效的辦法是實施經周密組織的進攻。德軍“到處建立登陸場”的原則會構成非常嚴重的威脅。這是不能低估的。
這裡唯一可靠的,必須成為一條原則的辦法是:若德軍正在建立登陸場,或者正在建立前進陣地,就向它發起衝擊,而且立即衝擊,猛烈地衝擊,猶豫不決註定要失敗。。…。
遲緩一個小時,衝擊就可能受到挫折,遲緩兩個小時就定然受挫折,遲緩一天就要召來大災難。甚至是隻有一個步兵排。。只有一輛坦克,就要發起衝擊!要在盟軍立足未穩的時候,要在它剛被發現,好對付的時候,在它還沒有時間組織防禦的時候,要在它的重武器還沒運到的時候,就對它發起衝擊。推遲幾個小時就太晚了。遲緩意味著失敗;果斷而及時的行動就會成功。
德軍的戰術是一個奇怪的混合物。儘管他們精於滲透行動,並特別善於構築野戰工事,但盟軍進攻行動的刻板也幾乎是眾所周知的。愚蠢地對某一點反覆地衝擊,炮兵火力組織的公式化,以及不善於選擇進攻的地形,都表現出在執行任務時缺乏創造性和思想上的僵化。
德軍的無線電偵聽隊曾多次聽到這樣急躁的提問:“現在德軍幹什麼?”只有少數的下級指揮官在遇到情況變化時。能表示個人的看法。在許多情況下,本來是一次成功的衝擊、突破或是已經完成了的合圍,但卻沒有及時擴大戰果,就是因為上級沒有關照該怎麼辦。。…。
……
至此,盟軍在博比利時與荷蘭的五十五萬部隊被徹底分割開,位於比利時的盟軍大約有三十萬左右,被包圍在荷蘭的盟軍大約二十五萬人。
圍殲這一重兵集團的戰鬥隨即展開。德軍從三個不同的方向猛攻被包圍在比利時境內的盟軍,巴頓當然不甘心束手就擒,而是繼續率領被包圍的盟軍拼死抵抗,並且連續不斷地向艾森豪威爾求援。
不可一世的巴頓將軍終於嚐到了苦果,艾森豪威爾也是拼進全力,把大量的部隊壓向馬其諾防線,艾森豪威爾這一戰術就是典型的“圍魏救趙”。
馬其諾防線上的德軍雖然有一百萬,但是他們分佈在北起荷蘭,南到法國南部六百多公里的防線上,真正佈置的馬其諾防線上的德軍最多五十萬,這五十萬德軍可不是精銳的德軍野戰部隊,而是二線預備役,很多士兵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一戰老兵。(未完待續)
。
第519章 勁敵傑克虎
h2》李默對於馬其諾防線的佈置,看似強大,而馬其諾防線恰恰是李默的軟肋所在,如果艾森豪威爾真的突破馬其諾防線,兩百萬大軍長驅直入德軍本土,那麼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立即化為粉末,德國本土將被徹底打爛。
德國的戰爭潛力將會受到致命的打擊,那麼李默只能自殺謝罪了。莫德爾的壓力驟然增加,整個戰爭的勝負焦點都集中在了馬其諾防線之上。
而李默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德國本土今年多給一些武器彈藥。比如火箭炮,RPG火箭筒,88炮等給莫德爾,李默手中雖然有三百多萬軍隊,卻無法增援莫德爾一兵一卒,一切只能靠莫德爾自己了。
而圍殲比利時盟軍的戰鬥卻在順利的繼續,李默唯一祈求的就是莫德爾至少要在馬其諾防線上堅守十天,哪怕是七天也行,時間就是勝利,堅守就是勝利。
……
此時的第11裝甲師已經踏了進攻的征程,其先頭部隊抵達里昂。這時,美軍第45步兵師先頭部隊也已佔領里昂東北的梅西米克斯鎮,並切斷了通往裡昂的公路,情況十分危機。
翌日,第11裝甲師前衛第111團經過短暫準備,即向美軍第45步兵師陣地發起強大攻擊,並順勢攻入鎮內。經過激烈戰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