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3/4 頁)
英國人退卻了,這場戰鬥再打下去已經毫無意義,失去坦克的保護,光是依靠步兵的集團衝鋒,那約等於大家排著隊去自殺,自從重機槍發明以後,沒有哪個白痴的指揮官會要求士兵這樣做,陣地前100米將是永遠也衝不過去的死亡線,重機槍將是收割靈魂的死神鐮刀,對自己沒有任何意義。之所以說約等於,那是因為10年後的朝*鮮戰場一支光榮的軍隊顛覆了這個規律,英國人沒有勇氣做到,上帝偏愛步兵也是要有條件的。
阿拉斯戰役,英軍先贏後輸,所有的後續計劃方案看起來都有些可笑,軍隊士氣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更證明了德軍之不可戰勝,似乎連上帝也偏愛德國人。
接下來盟軍在西歐戰場再無作為,除了投降就是崩潰,讓人難以相信,這隻軍隊在20多年前還把德國人打得滿地找牙,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呀!
德軍追擊英軍但是被法軍第3輕裝甲師所阻擋。這讓法國重灌甲師認為德軍不再令人畏懼。在當晚,不只是法軍甚至英軍也認為他們本來的計劃及想法也是正確的。1940年10月23日,法軍第3輕裝甲師開起了自己的攻勢,試圖搶奪英軍的功勞。德國空軍和德國的增援軍擊敗了他們的進攻。
這次的行動超出原本期望的效果─襲擊之激烈讓第三十二裝甲師以為他們是被10個步兵師攻擊,此次襲擊還讓德軍指揮官李默一度緊張。
李默已經命令位於阿登森林的三十萬部隊開始發動反擊,同時三十萬預備部隊也參加攻擊阿登森林外圍的盟軍,這三十萬盟軍又很難逃脫,李默現在為了今年少犧牲德軍士兵的生命,基本上使用的是小刀切黃牛,一次一片的戰術。
時間證明這種戰術是可行的,就是戰爭的時間會稍微延長一些,但德國從開展到現在,已經陣亡了兩百多萬士兵,傷殘也有三百多萬,這可是五百萬年輕人,德國才7000萬人口,18…35歲的青壯年最多1500萬人,現在的德國已經出現兵員緊缺的問題,已經開始招募35到45歲的男人參軍了,甚至還有14…17歲的孩子。
戰爭同樣打的是人力資源,並且是所有資源之中最重要的,有人才有一切,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也是戰爭之中最有效的一種作戰方式。
M26潘興坦克的出現,讓李默大吃一驚,想不到美國佬這麼快就開發出了重型坦克,還和自己豹式基本處於同一水平,戰場戰爭不能在拖了,拖得越久,德國失敗得越慘,李默在此時已經有一種想法,以何種方式來接受戰爭,當然最好的方式和後世一樣,歐洲國家聯盟的形勢最好,前提是德國主宰的歐盟,而不是美國左右的歐盟。
英軍實際上只有24輛M26潘興1號坦克和16臺裝備90毫米大炮的M26潘興2號坦克,以及支援他們的幾臺輕型裝甲車。
最後總計超過40輛英國坦克和20輛法國坦克在這場戰役中折損,而德國只損失42輛。魯道夫在他的日記裡寫道:在他轄下的師總共有189人戰死、216人受傷以及132人失蹤或被俘擄。
英軍在此次襲擊中損失(戰死或受傷)了約1000人,法軍的傷亡數字並不清楚,但根據一些參與此次戰役的法國士兵所述,可以推定法軍的傷亡人數極少。
儘管大部分人誤認88毫米高射炮在阿拉斯戰役是第一次作為反坦克炮使用,但事實並不是如此。早在幾年前的西班牙內戰,德國志願軍禿鷹軍團就已使用過88毫米高射炮來對抗裝甲部隊及其它地面目標,隆美爾也曾經使用過。
阿拉斯戰役使得李默指揮的德軍在1940年10月24日德軍推進到阿河。阿登森林的盟軍被徹底截斷所有退路,他們唯一的出路只能向馬其諾防線上猛衝,當然艾森豪威爾此時也正在猛攻馬其諾防線,現在想要這幾十萬盟軍投降,那是不現實的。
位於義大利北部的德軍右翼E集團軍群於1940年10月24日接到命令,開始發動攻擊,同時被包圍在比利時和荷蘭的盟軍開始大規模投降,左翼A和B集團軍群的進攻兵力增加到一百萬。
兩支大軍像兩把大鉗子一樣,對著法國中部衝擊而去,這下兩百多萬盟軍主力可是堪憂了,因為此時的盟軍主力基本集中的馬其諾防線外面,艾森豪威爾並沒有在法國中部一帶佈置多少兵力。
就算艾森豪威爾在法國中部有幾十萬後備部隊,他們要迎擊德軍近兩百萬精銳部隊的夾攻,下場絕對是悲慘的,另外就是盟軍的機場有百分之五十是在法國中部一帶,一旦失去這些機場,盟軍又算是被砍掉了一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