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們只是在大廳得到接待,而沒有被引進起居室坐到舒適的壁爐旁,這意味著隆重正式,也意味著疏遠、不打算多談,加上那位氣質冷峻、全程一言不發的普魯士容克貴族繼承人、容克軍官團退役軍官,年輕的奧古斯汀先生的冷面相對,更是讓他如坐針氈,在心裡把拉自己下水的某區主教罵了好幾遍。
當然,在執事和主教大人心裡,都不認為此事與奧古斯汀小姐本身有多大關係,那只是一個藉口而已,特別是在那位冷酷精明的主教眼裡,一個遠離故鄉,又是天主教徒的普魯士姑娘,太適合被用來做壞榜樣和攻擊物件了——這對他自己會有什麼害處呢?大可以把這個普魯士姑娘行為不端的緣由歸咎到天主教身上,而天主教會、普魯士,這些遠在海峽對面的東西跟他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只需要在英格蘭、倫敦、聖公會和國會里產生影響力、吸引注意力,就達到目的了。
雖然菲茨威廉的話讓他的信心有點動搖,但這位主教大人盤算了一番,認為自己還是有利可圖的。他認為,霍華德家只是因為身為這姑娘的保護人,為尊嚴受損感到惱火而已。
說到底,一個長相只要稍微看得過去的女人,就不會有興趣去學習任何有用的東西,她們只需要**、戀愛,勾引男子墜入情網就可以度過一生,那些女學究無一不是相貌平庸、談吐乏味、毫無魅力之輩,雖然奧古斯汀小姐到來時曾經在倫敦引起過流言,但主教對那些聲稱這位小姐美貌動人的說法並不放在心上——太太夫人們對於發生在奧古斯汀小姐身上的故事非常感興趣,出於高貴的同情,對這位可憐的姑娘加以廉價的安慰和讚美,是太太小姐們最愛做的事情之一,倫敦每年都會冒出一些這樣的來自蘇格蘭、威爾士、法國、南部鄉下……的外地“美人”,主教大人對此絲毫不感興趣。
所以他認為,這位古怪的女學究小姐最終會在輿論中灰溜溜的回到普魯士去,然後她在英格蘭的朋友們最多會嘆息幾句,表示惋惜,然後聲稱會跟她保持通訊,僅此而已。除了他得到好處之外,一切又恢復了原狀,這難道不是上帝賜給他的最好的機會嗎?
因為這種觀點,當一位端莊美麗、身材窈窕、金髮碧眼的年輕姑娘從樓梯上輕盈的飄下來時,執事大人和主教大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他們要見的人。
“哥哥!霍華德先生!執事大人!主教大人!”
海倫娜向他們屈膝行禮。自她出現,菲茨威廉的目光就一直追隨著她,那位熟知世故的執事大人發現霍華德少爺的目光突然變得很明亮,顯然他對這位年輕小姐的支援就絕對不僅僅是出於保護人的尊嚴並流於表面,形勢並不像身邊這位主教同事預計的那樣好對付,這個發現直接促使執事大人確定了接下來的態度。
“這是馮奧古斯汀小姐。”菲茨威廉替雙方做了引見,並最後才假裝不經意的介紹了海倫娜最新研製成功的抗感染藥物,以及她希望儘快免費將其推廣到全世界的心願。
抗感染藥物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一直還很坐得住的執事大人和主教大人立刻變了臉色,很不自在的紆尊降貴,跟海倫娜討論起了這個問題。而海倫娜一臉委屈,雖然表示了一通對批評的“震驚、不理解”,卻很大方的講出了青黴素的製造過程:讓東西發黴,用營養液培養青黴,與植物油混合後過濾脂溶性物質和不溶物質,得到的溶劑用煮沸消毒的炭粉過濾,再用蒸餾水清洗吸附了青黴素溶劑的炭粉,最後輪流注入用醋製造的酸性水,和用海草熬煮的鹼性水,最後濾得的就是青黴素。
科學知識往往都是這樣,在被人類發現之前,大自然顯得各種神秘各種傲嬌,一旦規律被發現、被掌握,人類就會恍然大悟——原來不過如此。牛頓三定律是如此,“美洲殖民地”的富蘭克林先生對雷電的全新發現也是如此。海倫娜提出的整個製造過程,與象徵著新時代人類工業化方向的時髦的金屬、機械毫無關係,似乎土得掉渣,誰都可以回家造,但其中的各種技術細節、原理到底如何,實在撓得執事大人心癢癢。
他當即斷定,自己身邊這位不討人喜歡的主教那一廂情願的計劃顯然已經沒有價值,而聖公會一旦因此被排除在這麼重要的藥物開發推廣過程之外,只能眼睜睜看著世俗科學力量進一步崛起的同時,正處於歷史最低谷的教會將失去更多的民心和注意力,前景將更加黯淡。反之,如果能夠參與到這個抗菌藥物推廣計劃中來,能夠帶來的巨大好處是教會絕對無法拒絕的。面對著這樣的機會不把握,難道要把這姑娘推回天主教會懷裡去,把這個天大的好機會讓給天主教會嗎?那才是真正的愚蠢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