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鍾離春趕緊還禮。
禮畢,便有一位婦女說,今天送親的時候,不巧有個姑娘病了,行到半路,又回家去了,問鍾離春是否願意充做送親人……想到用這個法子進寨更合適,鍾離春點頭應允。立即有婦女拿過衣服,要鍾離春換上。不一會兒,鍾離春就成了一個苗族姑娘。
*************************
入夜,婚禮已經進入尾聲,卻也越來越熱鬧了。
鍾離春混在人群裡,已經見到了青檬的阿公巴達,卻沒有見到青檬的父親馬東陽。
巴達做為族裡最受人尊敬的老人與巫師,為一對新人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
婚禮熱鬧的場面讓青檬高興異常,在人群裡串來串去,似乎已經忘了自己還有一個姐姐,鍾離春心裡暗道,忘了更好,我可以更隨便一些,也能更多地觀察到周圍的情況。
現在,是婚禮的最後節目——“竹竿舞”。
在現代,鍾離春聽說過竹竿舞,知道那是我國幾個少數民族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每當重大節日,人們都要聚在一起跳竹竿,而且往往通宵達旦。場面豪邁灑脫,氣氛熱烈歡快,深受人們的喜愛。可是,自己頭一次這麼真切地見到竹竿舞。
只見平坦的場地上平行放著兩根竹竿,相距六米左右,在竿上面橫放著八根竹竿,參加者分為打竹竿和跳竹竿兩部分。打竹竿的是小夥子,他們四人一排,分站兩端,相對跪坐,每人雙手各持一根竹的頂端。在鑼鼓等一系列樂器的伴奏下,打竹竿的人隨著音樂節奏的快慢,手中的竹竿不斷地分合擊拍,又與地面的兩根竹竿相互叩打,竹竿一開一合,一上一下,有節奏地發出整齊的聲響,給人一種悅耳的感覺。身著盛裝的青年男女隨著竹竿有規律、有節奏地一開一合,用單腳或雙腳在四對竹竿之間靈巧地跳動。當一對竹竿分開時,他們在竹竿的空隙中左挎右跳轉身騰挪,時而雙腿跳,時而單腿跳,時而側身跳,時而騰躍跳,身體從容、靈巧地一起一落,動作優美、舒展,洋溢著青春氣息。
隨著跳躍動作的發展,難度也越來越大。打竹竿者隨著鼓樂的變化,將跪坐的姿勢改為蹲,不一會兒,又都站了起來,垂手叩打竹竿。隨著竹竿高度的上升,跳竿者跳起來時加倍用力,紛紛顯示自己良好的彈跳能力和掌握節奏的技巧,看得鍾離春暗暗稱奇。
過了一會兒,換了一批打竹竿者,也換了一批跳竹竿者。鍾離春看到,滿身銀飾的新娘子加入了跳竹竿的行列。青檬也加入了,跳了一會兒,青檬伸手向自己走來,“姐姐,姐姐,你也來跳呀……”
“青檬妹妹,我不會呀……”鍾離春趕緊推託。
“姐姐,這個很容易的,跳一會兒就好了……”
“這個,這個,我真的不會,我會被夾到的……”鍾離春已經親眼看見有好幾個腳踝或腰腿被夾住的人,在大夥善意的轟笑中被竹竿夾抬著請出場外。
“沒關係的,姐姐你那麼棒,一定不會被夾到……”不管自己怎麼推託,鍾離春還是被人簇擁著走進了竹竿,一開始可真是膽戰心驚,但是漸漸地,鍾離春感覺到,這與別的舞蹈也沒什麼兩樣嘛,只要跟住節奏,自己多注意些,沒問題的,早知道這樣,自己早上來玩玩了……
正當鍾離春越跳越順的時候,其他的姑娘們已經邊跳邊唱了,動人的歌聲伴著明快的節奏把竹竿舞推向了高潮……
一曲終了,青檬突然說:“姐姐,你也唱啊,你一定唱得比她們還好……”
“妹妹,你就繞了姐姐吧……”
“不行,姐姐,你一定得唱……看,有這麼些人等著呢……”
鍾離春注意到,的確已經有不少人在注意她這個陌生的面孔了,不唱,似乎說不過去了,可是,唱什麼呢?看到新郎新娘正在牽著手,一起舞著,向她這兒走來,牽住了她的手,鍾離春脫口而出: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可是我國最古老的情歌啊,語句短促,很適合這裡的節奏,鍾離春也不管這裡的人是否聽得懂,只管伴著節奏,把那《關雎》反覆唱來,漸漸地,周圍的人竟一起與她合唱,唱下去,一直唱下去……
婚禮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