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頁)
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隨行;以皇長子胤礻是為主,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為輔,協同處理朝中事物。
康熙帝此舉,自是為了好好的培養自己的孩子們,希望這些個兒子都能成為自己治理朝政的好幫手。皇長子胤礻是因為年紀最長,早早的就得到了這方面的機會,對於處理這些事情很有心得。皇四子胤禛也早已經有獨自自主的處理事務的機會,只有皇八子胤禩以前也只是在上書房聽旨,這是第一次得到這樣的機會。
原則上來說,康熙帝這種培養兒子的方法還是沒有問題的,君不見康熙帝的這些個兒子一個一個都是頂呱呱的。只是康熙帝忘記了,權利對於一個人的誘惑。皇長子胤礻是是最早接觸過這些權利的人,對於權利的渴望自然是不容易滿足的。身為長子,不管是品行還是學識、能力都沒的挑,按理太子之位應該是非胤礻是莫屬的。只可惜康熙帝卻偏偏立了胤礽為太子,這讓胤礻是心裡如何能服?心裡難免的充斥著對於康熙帝的不滿,對於胤礽的嫉恨,以及對於那無上權力的渴望。有這些為因,在加上其他有心人的挑逗,胤礻是心中的野心也在不斷的滋生著。
本來以康熙帝的睿智,和對這些皇子們的嚴厲教導,後世的九龍奪嫡是不會發生的。只是皇子們都漸漸長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判斷跟野心,康熙帝卻仍然沿用著以前的教導方法,沒有改變,這就導致了康熙帝在對皇子們的安排上難免有些不公的地方。
皇長子胤礻是自認為在皇子中是最出色的,對那太子之位更是垂涎三尺,所以率先開始了對太子之位的爭奪。有了皇長子胤礻是的帶頭,其他有野心的皇子們都在暗暗觀望著。可是康熙帝對這些卻無動於衷,自認為可以處理好,康熙帝的沉默,讓大多數的皇子以為這是康熙帝的默許,所以都蠢蠢欲動,奪嫡的大幕也在緩緩的拉開了。
胤禛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員,不過胤禛有著其他人所沒有的優勢。因為自小不受康熙帝的待見,為了搏得康熙帝的認同,胤禛無時無刻的不在研究著康熙帝的性格,雖然不敢說對康熙帝瞭若指掌,但也比其他人瞭解的更加深入、具體。
胤禛知道,自己的皇阿瑪對於兄弟之間的這種暗流洶湧並不是不知道,也不是默許。只不過是因為胤礽這段時間的行為有些過於張狂了,自以為有著皇阿瑪的寵愛,所以行事就有些無所顧忌。這讓康熙帝有些不喜,之所以對於其他人的小動作視而不見,也是為了讓胤礽感受一下壓力,收斂一下自己的行為,也有著敲打胤礽的意思。待得康熙帝覺得火候差不多的時候,自然會秋後算賬的。對這些看的很透徹的胤禛,雖然心裡也有著那無比的渴望,但是卻是按兵不動,並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急切來。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的實力太過薄弱,與其早早的加入到這場爭鬥中,還不如暗自發展實力,到時候一擊而中。
有了自己打算的胤禛,對於其他皇子們的爭鬥都視而不見,也儘量遠離這些,只是自己默默的發展著自己的實力。這些日子胤禛接手了朝廷事物的處理權,也接觸到了康熙帝手下的那些暗衛,看著不斷的從暗衛傳到自己說中的那些情報,胤禛認識到了這些暗衛的重要性,心中也萌生了發展自己情報組織的想法。
因為這些日子不斷的調養,李氏的身體也已經好多了。出了月子以後,已經可以走動了。也許是因為胤禛起的名字好,弘時這些日子也逐漸健康了起來,雖然還有些體弱,但是看起來跟一個健康的孩子也沒什麼兩樣了。
胤禛也不是的抽空的去看一下弘時,免不了也要順便的看一下李氏的。只不過每次李氏在胤禛的面前,或者哭訴自己的委屈,或者埋怨自己的失職、請求責罰等等,總是少不了眼淚,這讓胤禛感到十分的不耐,每次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時間長了,雖然對於李氏的賞賜沒有變化,只不過去看李氏的次數卻要少了許多。
時間可以洗刷掉一切,這話果然不假。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胤禛心頭的怒氣早已經消散了,習慣了以前回來之後,無事之時就與文嫻聊聊天、下下棋的日子,突然之間沒了,這讓胤禛突然感到有些不適應了。閒暇下來的時候,也會不自主的想起文嫻來。想著文嫻最後對自己說的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當時只以為是對自己的諷刺,而今靜下心來仔細的想一想,卻又包含著莫名的意味。
仔細的琢磨著文嫻留下的話,胤禛突然之間發現,自己對於身邊事情的掌控能力實在是太薄弱了。再加上那些暗衛的刺激,胤禛再也按捺不住建立一個自己的情報系統的想法。胤禛以前也有收攏一些有著各種奇異本領的人物,以前只是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