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李思安見這情況不對,只有真的去找了。
在這種古代社會,找一個人困難,但也可以說是簡單的,若說某人自己進入深山老林,從此以後不問世事,那自然是找不出來的,可是,如果在某一地落戶,那是必定有戶籍的,而且不同於現代,這古代還有路引,若一個人沒有一定的身份地位,那麼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是必定要先開了路引的。
第六十五章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劉文對考秀才那麼上心的原因之一,沒有秀才的身份,他到哪裡都困難,到時候別說當徐霞客了,就是出個王普縣都困難。所以成武爺的後代,也一直都有記錄,更何況早些年的皇帝對這一支都比較上心,因此找起來也容易。
成武爺的那一支,早先只有兩個庶子,再往下,卻只有一個嫡子,再之後的這一代倒是子孫旺盛,有了七個兒子,不過從這裡,管家對於庶子不留意了,記錄在案的,只是三個嫡子,而到了第四代,自然是隻跟著嫡系走,然後一路就查到了元州。
成武爺的這一脈,一直沒有多大的出息,不過總算是有祖產在,所以頭幾輩的生活還算富足,不過到了第七代,就開始走下坡,到了第十一代,總算出了箇中興的,雖說不上多麼有才幹吧,總算把家產打理的不錯,但後世子孫卻不肖的很,到了第十三代,卻把祖產都分了個乾淨。
李思安看到這裡,也有一些頭疼,他知道安平帝對太祖這一脈,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愧疚,若是此時太祖的後代都生活的很好,那他也好寬慰,而落到如此地步……安平帝恐怕是憤怒有之,不安更要有之的了。
見他為難,他的心腹開口:“大人,其實,陛下也不見得……”
這話說的含糊,李思安卻是一點就透的了,就說有著同樣的血脈,但過了這麼多代,恐怕早就大不一樣了,他隨便找一個人過來,教好說辭,不見得就糊弄不過去,但是……
“大人?”
見他半天不開口,他的心腹又叫了一聲,他回過神:“此事以後再說,現在先派人到元州去詳查,隨時將訊息送回來。”
他已經這麼說了,他的心腹自然不會再說什麼,應了一聲就去了,他出去後,李思安嘆了口氣,不是他怕欺君之罪,而是,他不想有別人,混淆了他的皇帝的血脈,即使,只是名義上的混淆。
“先看看吧,只要不是太過不是樣子,也還可以彌補。”
就說那邊現在已經落敗了,但若有他出手安排,那自然也就要不一樣了,他在這邊想著元州,而遠在元州的英兒等人則在想著京城,此時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晚上雖然稍稍有些涼意,但披件衣服,坐在門邊吹風卻是非常舒適的,英兒一邊打著絡子,一邊坐在院子裡,和旁人閒談,此時天已經晚了,但她打絡子卻是不用看的,因此倒也沒有不方便的,這手活,看的旁邊的大姑娘小媳婦們都很是羨慕,劉新家的第一個忍不住開口︰“你這手真巧,將來也不知有哪個有福氣的能娶到你。”
英兒低下了頭,青兒道:“劉新家的大嫂,你怎麼能亂說,我家小姐,還小呢!”
“怎麼能小?英兒今年也十一了吧,女子十三就能嫁人了,這不是轉眼的事?”
青兒瞪大了眼,正要再說什麼,花嬸道:“劉新家的,英兒一個未出閣的,你對她說這話,卻是不方便呢。”
“是不方便呢,他們家又沒個女人家,劉大郎又不在,可我若不對她說,對誰說,對嬸子您說嗎?說起來,您家的變蛋不是正忙嗎?怎麼有功夫和我們這些人閒聊天啊。”
她這話帶著幾分的譏諷,幾分的嘲弄,花嬸頓時皺起了眉,劉旺家的見就要吵起來,連忙道:“不說這個了,英兒,大郎最近有來信嗎?”
她一說這話,連劉新家的也顧不上去吵了,連忙支起了耳朵,她們今日前來,說要和英兒聊天是假,關鍵的還是來打探訊息的,劉家有兩人都去趕考了,這是否能中舉,不僅關係到劉家,甚至關係到他們整個劉家村,若有一日能中舉了,不說雞犬升天吧,他們總都能得些好處的,就算不能,也要問清楚,他們什麼時候回來,他們這邊也好張羅。
張羅什麼?那自然是親事,先前劉家兄弟都是以要趕考為藉口拒絕的,這等考回來了,可就沒借口了吧。
“前幾日倒是收到了大哥的一封來信,說他和二哥目前安置在縣試時結識的好友那裡,那好友姓孫,是個貢生不說,家中更是詩書門第呢,家中在華安有一個三進的院子,在回馬縣的族宅,更是大的了不得。”
貢生是什麼,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