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第1/4 頁)
功德,莫不是以擴張領土。發動戰爭為代價,給天下帶來無盡的災難。”
徐庶聞言點頭說道:“荀文若仁心繫百姓。令人敬佩。自黃巾之亂以來,朝廷威令不行,諸侯稱霸,群雄並立,百姓處於戰亂之中,天下不得安寧,貪慾之輩,乘亂取利。卻如鏡花水月,終成泡影,只有真正心懷大志者,方能成就不世功業,當年曹操擁立天子,重建朝廷,立不世之功,為世人所敬仰,天下忠臣義士無不爭相投奔,只是此人隨著功業的不斷擴充套件。私慾迅速膨脹,威凌天子,擅殺大臣。甚至有屠城殺俘,做人肉乾這等令人髮指的罪行,是故漸為天下明智之士所不取。”
徐庶見荀彧面色發白,顯然是對於曹操稱公之事耿耿於懷,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道:“然則楚公卻不然,楚公素來以仁德待百姓,他父子二人治荊州,令荊州成為天下首屈一指的殷富之地。楚公嚴格治軍,卻不失寬仁。所有為戰爭而犧牲的將士,他們的家屬全都受到厚待。他們的衣食無憂,他們的子女由官方提供教育,他們的父母由官方奉養,所以我軍中將士皆願效死力。楚公行均田,施仁政,立科舉,辦醫院,通貿易,哪一件不是立國惠民的好事?是以天下有識之士盡皆投奔,大軍每到一地,百姓壺漿相迎。”
荀彧聽完之後默然良久,緩緩開口說道:“他若不稱公,方算得上是戮力王室,中興名臣,然則如今他稱公建制,辜負漢室信任,實乃亂臣賊子。”
徐庶聞言嘿嘿冷笑,厲聲說道:“文若此言差矣,楚公乃漢室宗親,天子乃其弟也,楚公掃蕩群雄,安定天下,乃是為保祖宗基業,何謂亂臣賊子?以楚公之功德,即便是封王都不足以彰顯,何況一公乎?只不過楚公為人謙遜,即便是稱公,亦是屢次推脫,最終為免群臣失望,天下傾頹,這才無奈就任,這豈能和曹操相提並論?文若請想一想,此是天子為曹操所欺凌擺佈,不敢加封楚公,如若真以功業論,楚公之功難道不足以封王乎?”
荀彧聞言嘆了一口氣,不再多說,卻聽得徐庶繼續說道:“公為潁川世族,父祖皆食漢祿,公父輩兄弟八人,時人譽為八龍,公又才華橫溢,遠勝父祖,既知曹操為漢賊,又知楚公為漢室宗親,扶保漢室,何不投奔楚公,戮力王室,平定天下戰亂,立不世功業?”
荀彧苦笑著說道:“不瞞元直,經過了這一番褒貶譭譽之後,我這進取心也淡了,再沒有當年的雄心壯志了,此次蒙元直不殺之恩,心中已然慶幸不已,只希望能夠尋得二畝良田,耕讀傳家,苟活餘生也就是了。”
徐庶何其聰明?聽荀彧的口氣,好像是擔心萬一投靠了劉琦之後,再出現劉琦威逼天子,稱王稱帝之事,自己心直口快,忠心進諫,一旦獲罪,恐怕連性命也保不住,竟然拒絕了他投奔楚公的提議,不由得心中感到可惜,但是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勸解,畢竟在他看來,劉琦取代天子乃是大勢所趨,大楚境內軍民共同的心願,自然無法,也絕不能向荀彧保證劉琦不會稱王稱帝,所以無奈之下只好消了勸降的心思,而是把他當做客人留在合肥,好生款待。
到得後來,荀彧得到了楚公劉琦的邀請,讓他到襄陽定居,荀彧也沒有反對,便被人護送到了襄陽,從此與司馬徽、龐德公等人以文會友,甚至也偶爾見到楚公劉琦。但是劉琦卻一直沒有提起讓荀彧投靠於他的要求,荀彧知道劉琦這是讓他免於為難,不由心中暗暗感激。
荀彧漸漸感受襄陽的繁盛富庶,荊襄之地濃郁的文化氣息,竟然漸漸地融入到這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大環境之中,對劉琦的好感也在逐步提升。(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八章 曹操徵烏桓
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經過了兩年的休整之後,國力得到了恢復,收穫了軍糧數百萬斛,軍心、民心復振。
但是就在這時候,突然傳來了一個令他坐立難安的訊息:“楚公劉琦聯結遼東公孫康和烏桓大人蹋頓及客居在那裡的袁熙、袁尚兄弟,準備南北夾擊,透過水路攻擊青州地區。”
曹操聞訊大驚,連忙同荀攸、郭嘉、程昱、司馬懿等人商議對策。
這司馬懿乃是河內人,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常有憂天下之心,原本在建安六年的時候,曹操就聽說他的名聲,準備召他到府中任職。但司馬懿見漢朝國運衰微,不想出仕,便藉口有風痺病,不能起居來拒絕。曹操不信,派人在夜間去他家中刺探訊息,卻發現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痺一般,曹操無奈只好作罷。
後來在建安十年的時候,荀彧被劉琦所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