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3/4 頁)
到密室之後,法正首先開始了話題:“子喬,子敬,今日約你們來不為別的,主要就是討論劉三還值不值得保的問題,兩位在議事之時也看到了,此人優柔寡斷,偏狹無智,結果竟然昏庸的下令綿竹守兵調往涪縣,依我看來,不出三日,綿竹必失,而綿竹若失,成都被敵軍攻佔那是早晚的事,如今劉琦勢大,劉三又非明主,我們不如順勢而為,投奔明主,方不負胸中所學。”
孟達與張松聽到法正大膽的言論,並沒有如何驚訝,而盡皆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張松更是笑道:“此論甚妙,我料定劉三在失去綿竹之後定然會心中震恐,屆時我便乘機勸其前去綿竹講和,順便觀察一下劉琦為人,如若此人善待於我,我們便向他獻計取成都。”
孟達與法正也都同意張松的說法,三人又說了一番話,當即各自散去。
而法正的判斷的確非常準確,在劉璋下令綿竹守軍前去支援涪縣之後的當天夜裡,劉琦的大軍忽然消失在涪縣城外,原來這一支大軍竟然連夜開鑿山道,繞路來到了綿竹城下,第二天一早,當劉琦大軍攻打綿竹的時候,綿竹守軍大都還在睡夢之中。
結果只是盞茶的功夫,號稱成都屏障的綿竹就這樣被劉琦大軍所佔領。
直到這時候,劉璋和涪縣的向存才如夢初醒,終於徹底明白了劉琦的以圖,可是這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他們明白也已經晚了,涪縣雖有重兵,可是想要攻打綿竹也不是那麼容易,更何況他也知道自己城內士兵的戰鬥力比起劉琦的精兵來說實在是有著不小的差距,所以無奈之下的向存只好找巴西太守龐羲商議未來的打算。
由於綿竹被佔領,涪縣和成都之間的聯絡中斷了,向存在這時候也只有請示劉璋的兒女親家、巴西太守龐羲了。
而劉璋這時候驚聞綿竹失去的訊息之後,第一反應並不是派兵重新奪回來,而是召集眾人商議,如何能夠令劉琦退兵。
之後便有人主張向劉琦割地求和的,有主張投降的,也有主張聯合張魯或者劉備對抗劉琦的,種種建議不一而足。
而這時候益州從事鄭度卻向劉璋出了一個大膽的主意,這個主意即便是法正聽起來都有些忌憚,因為這個主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堅壁清野。
也就是把沿路所有的百姓都遷到成都,燒絕棧道,令劉琦大軍一路無所得,劉琦大軍人數眾多,糧草難以接濟,一旦陷入困境,劉璋南北兩路大軍再進行夾擊,必定能夠將劉琦打敗,甚至連生擒劉琦都不是沒有可能。
可是法正卻知道,以劉璋愛民惜民的性格,絕對不會同意這樣做,果不其然,隨即便聽劉璋說道:“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
不僅沒有采納,反而罷免了鄭度的官職。
法正見狀,心中更是明鏡一般,知道眼前之人根本成不了氣候,也為像鄭度這樣的忠義之士感到悲哀。跟隨這樣一個雖然仁義卻很糊塗的主公,有多少智謀之士將會因為這個昏聵之主而扼腕嘆息?又有多少忠義之士會因為這個昏聵之主而妄自效死?
這時候的張松便提出,願意出使劉琦軍中,提出己方願意割地求和,以割讓巴東、涪陵、巴郡、江陽、牂牁五郡為條件,同時還願意將叛賊雍輳Ы桓�蹣�⒙洌�⑶掖鷯γ獬�乓懟⒙攬�熱說鬧拔瘢���牆桓�蹣�⒙洌�曰蝗×蹣�耐吮��
沒想到張松一句話剛剛落地,便聽得一人大聲喝道:“請主公先斬張松,之後再下令軍民備戰,只要大軍齊心協力,必定能讓劉琦乖乖退走。張松賊子,竟敢擅自蠱惑主公割地求和,這樣的舉動無異於飲鴆止渴,我們的土地有限,而劉琦的貪慾無限,只要我們這樣做,將來必定亡於劉琦之手。”
張松不用抬頭,僅僅聽聲音就知聲音的主人是益州從事王累,此人一向忠直剛正,性如烈火,嫉惡如仇,聽到自己要割地求和的建議,立刻不顧一切的厲聲指責。
只可惜劉璋並未聽從,而是將他斥退,之後便準備金錢美女,親自修書一封,命張松為使者,前往綿竹議和。
結果等到張松出北城門的時候,卻發現城門外人山人海,許多人圍著那裡指指點點,張松抬頭一看,卻發現竟然是王累把自己倒懸在城門前,要求張松停止議和的舉動,否則他就割斷繩索,撞死於地。
張松見了這一幕不由得眉頭一皺,如果就這樣不聽的話,像王累這種一根筋的人說不準真的就會撞死在地,雖然他並不在乎王累的生死,可是這樣一來必然會失去民心,讓圍觀的老百姓指責自己賣主求榮,到時候自己整個家族的名聲恐怕就徹底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